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遗传多样性 | 第9-10页 |
1.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9页 |
1.1.2. 苔藓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取样策略 | 第9-10页 |
1.1.3. 苔藓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 谱系地理学 | 第10-13页 |
1.2.1. 谱系地理学的概念 | 第10-11页 |
1.2.2. 谱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3. 火山活动对谱系地理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山羽藓 | 第13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16-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2.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 第18页 |
2.2.2. ISSR-PCR反应体系正交试验设计 | 第18-20页 |
2.2.3. ISSR引物筛选、PCR扩增 | 第20页 |
2.2.4. n DNA和cp DNA引物筛选、PCR扩增与测序 | 第20-21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山羽藓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 第23-32页 |
3.1. 研究结果 | 第23-30页 |
3.1.1. 山羽藓ISSR-PCR正交试验 | 第23-28页 |
3.1.2. 引物退火温度对山羽藓ISSR-PCR反应体系扩增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3. 山羽藓ISSR-PCR反应体系的稳定性验证 | 第29-30页 |
3.2.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中国北部和蒙古国山羽藓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2-41页 |
4.1. 研究结果 | 第32-37页 |
4.1.1. 遗传多样性 | 第32-34页 |
4.1.2. 遗传结构 | 第34-37页 |
4.2. 讨论 | 第37-41页 |
4.2.1. 中国北部和蒙古国山羽藓遗传多样性 | 第37-39页 |
4.2.2. 中国北部和蒙古国山羽藓遗传结构 | 第39页 |
4.2.3. 中国北部和蒙古国山羽藓保护建议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五大连池火山群山羽藓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41-51页 |
5.1. 研究结果 | 第41-48页 |
5.1.1. nr ITS和cp DNA的序列特征 | 第41-42页 |
5.1.2. 基于nr ITS、cp DNA和ISSR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4页 |
5.1.3. 基于nr ITS和cp DNA的单倍型谱系关系分析 | 第44-47页 |
5.1.4. 基于nr ITS和cp DNA的种群动态历史 | 第47-48页 |
5.2. 讨论 | 第48-51页 |
5.2.1. 五大连池火山群山羽藓遗传多样性 | 第48-49页 |
5.2.2. 五大连池火山群山羽藓谱系关系 | 第49-50页 |
5.2.3. 五大连池火山群山羽藓种群动态历史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