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管线工程论文

综合管廊项目管理模式选择及法律风险管控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提出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问题提出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第18-25页
    2.1 PPP及综合管廊相关研究第18-21页
        2.1.1 国内外PPP项目相关研究第18-19页
        2.1.2 综合管廊项目法律风险研究第19-21页
    2.2 综合管廊及其建设第21-22页
        2.2.1 综合管廊概述第21-22页
        2.2.2 综合管廊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第22页
    2.3 项目管理模式概述第22页
        2.3.1 项目管理第22页
        2.3.2 项目管理模式第22页
    2.4 法律风险及其控制第22-23页
        2.4.1 工程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第23页
        2.4.2 法律风险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第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第25-32页
    3.1 工程项目中常用的管理模式第25-27页
        3.1.1 DBB模式(设计+招标+施工)第25页
        3.1.2 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第25-26页
        3.1.3 PMC模式(项目管理总承包)第26页
        3.1.4 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第26-27页
    3.2 工程项目管理常用模式六维度分析第27-30页
        3.2.1 业主介入程度第27页
        3.2.2 设计人员参与工程管理的程度第27-28页
        3.2.3 工作责任明确程度第28页
        3.2.4 适用项目复杂程度第28页
        3.2.5 项目建设进度快慢第28-29页
        3.2.6 项目早期成本明确程度第29页
        3.2.7 六维度比较第29-30页
    3.3 综合管廊项目中实行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0-31页
        3.3.1 综合管廊项目中实行PPP模式的必要性第30页
        3.3.2 综合管廊项目中实行PPP模式的可行性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综合管廊PPP模式法律风险分析第32-43页
    4.1 综合管廊PPP模式下各阶段法律风险识别第32-36页
        4.1.1 识别阶段法律风险第32-33页
        4.1.2 准备阶段法律风险第33-34页
        4.1.3 采购阶段法律风险第34-35页
        4.1.4 项目实施阶段法律风险第35-36页
        4.1.5 项目移交阶段法律风险第36页
    4.2 综合管廊PPP模式下各层级法律风险识别第36-40页
        4.2.1 政府层面法律风险第36-37页
        4.2.2 市场层面法律风险第37-39页
        4.2.3 项目层面法律风险第39-40页
    4.3 其他法律风险第40-41页
        4.3.1 管廊适宜性法律风险第40页
        4.3.2 社会稳定类法律风险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综合管廊PPP项目法律风险控制第43-50页
    5.1 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下各阶段法律风险控制第43-46页
        5.1.1 项目识别阶段法律风险控制第43-44页
        5.1.2 项目准备阶段法律风险控制第44页
        5.1.3 项目采购阶段法律风险控制第44-45页
        5.1.4 项目实施阶段法律风险控制第45-46页
        5.1.5 项目移交阶段法律风险控制第46页
    5.2 市场级法律风险控制第46-47页
    5.3 多种措施监控制第47-49页
        5.3.1 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第47-48页
        5.3.2 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第48页
        5.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第48-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6.1 研究总结第50页
    6.2 研究展望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文脉延续下的长春近代公共空间景观更新策略研究
下一篇:开洞口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