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论艾丽丝·门罗的后女性主义思想--以短篇小说集《逃离》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0-13页
    1.4 研究创新与论文框架第13-15页
第2章 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消解第15-38页
    2.1 男权的解构第15-22页
        2.1.1 男性主体的虚写第16-19页
        2.1.2 女性身体对规训的颠覆第19-22页
    2.2 异性恋机制的式微第22-29页
        2.2.1 对婚姻制度的挑战第23-26页
        2.2.2 对乱伦禁忌的试探第26-29页
    2.3 二元对立关系的超越第29-38页
        2.3.1 两性对立的缓和第30-33页
        2.3.2 文化与自然对立的减退第33-38页
第3章 性别差异的书写第38-67页
    3.1 性别的流动第39-46页
        3.1.1 双性同体的复合型人格第40-42页
        3.1.2 男权面具下的女性气质第42-46页
    3.2 普遍性的消除第46-57页
        3.2.1 反传统的异质者姿态第47-50页
        3.2.2 抑郁中的女性自我重建第50-53页
        3.2.3 身体对女性特质文化的表达第53-57页
    3.3 女性内部差异的关注第57-67页
        3.3.1 女性个体经验的多样化第58-62页
        3.3.2 加拿大属性下女性形态的类别化第62-67页
第4章 多元共生的性别构建第67-85页
    4.1 正视差异下的性别重审第68-74页
        4.1.1 新的性别身份的建立第68-71页
        4.1.2 包容性别差异的可能第71-74页
    4.2 主体间性思想对传统两性的修复第74-79页
        4.2.1 主体间各自独立的私人世界第75-77页
        4.2.2 主体间共同分享的公共世界第77-79页
    4.3 多元性别话语场的生成第79-85页
        4.3.1 和而不同的性别话语第80-82页
        4.3.2 倾听女性内部的不同声音第82-85页
结语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心散文的精神维度--兼论木心散文的当代价值
下一篇:严歌苓小说人物的“边缘性”研究--以底层女性与知识分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