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生物学论文--农业生态学论文

转Bt基因水稻对几种代表性水生生物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3页
    第一节 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第15-22页
        1 转基因水稻整体研究情况第15-17页
        2 食用安全评价第17-19页
            2.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准则和标准第17-18页
            2.2 营养学评价第18-19页
            2.3 毒理学评价第19页
        3 环境安全评价第19-22页
            3.1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第19-20页
            3.2 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评价程序与方法第20-22页
    第二节 转Bt基因作物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第22-32页
        1 Bt蛋白进入水生生态系统的途径第22-25页
            1.1 根际分泌与土壤吸附第22-23页
            1.2 花粉和作物粉尘第23-24页
            1.3 作物残体第24-25页
        2 Bt作物在水体中的降解第25页
        3 Bt蛋白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第25-27页
            3.1 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第26页
            3.2 对毛翅目的影响第26-27页
            3.3 对枝角目的影响第27页
        4 研究展望第27-32页
    第三节 三种代表性水生生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第32-35页
        1 蛋白核小球藻在水生毒理上的应用第32页
        2 大型蚤在水生毒理上的应用第32-33页
        3 爪蟾在水生毒理学上的应用第33-35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5-36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6-43页
第二章 转Bt基因水稻对小球藻生物学影响第43-70页
    第一节 Cry1Ca纯蛋白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44-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1.1 供试试剂第44页
            1.2 主要仪器第44页
            1.3 小球藻及培养基第44-45页
            1.4 试验设计第45-46页
            1.5 Cry1Ca蛋白含量的测定第46页
            1.6 数据处理第46-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2.1 不同浓度Cry1Ca蛋白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第47-49页
            2.2 第一代不同处理蛋白核小球藻上清中Cry1Ca蛋白含量第49-50页
            2.3 不同世代藻体中Cry1Ca蛋白含量第50-51页
            2.4 Cry1Ca蛋白在高密度小球藻中的聚集情况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第二节 转Cry1Ca基因水稻茎秆浸出液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54-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1.1 供试试剂第54页
            1.2 主要仪器第54页
            1.3 转基因水稻种植第54页
            1.4 水稻茎杆的采集第54页
            1.5 水稻茎秆中Cry1Ca蛋白在水中的降解第54-55页
            1.6 水稻茎秆浸出液的制备第55页
            1.7 蛋白核小球藻测定体系第55-56页
            1.8 酶活的测定第56页
            1.9 Cry1C杀虫蛋白的定量分析第56页
            1.10 数据处理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3页
            2.1 水稻茎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及Cry1Ca蛋白含量测定第56-57页
            2.2 T1C-19水稻茎秆浸提液中Cry1Ca蛋白在水中降解动态第57-58页
            2.3 水稻茎秆浸提液的水质第58-59页
            2.4 Cry1Ca纯蛋白及阿特拉津组的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第59页
            2.5 水稻茎秆浸提液处理对蛋白核小球藻生物量的影响第59-61页
            2.6 藻体及其培养液上清中的Cry1C蛋白含量第61页
            2.7 蛋白核小球藻的MDA和T-SOD的活性第61-63页
        3 讨论第63-65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65-70页
第三章 转Bt基因水稻对大型蚤生殖的影响第70-8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4页
        1.1 受试生物第70页
        1.2 试验试剂第70-72页
        1.3 试验材料第72页
        1.4 主要仪器第72页
        1.5 Cry1Ca纯蛋白在试验培养基中的杀虫活性测定第72页
        1.6 Cry1C纯蛋白对大型蚤影响的试验设计第72-73页
        1.7 转cry1C基因水稻稻谷粉对大型蚤影响的试验设计第73页
        1.8 数据统计第73-7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4-78页
        2.1 M4培养液中各组Cry1C蛋白含量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第74页
        2.2 Cry1Ca纯蛋白对大型蚤影响第74-76页
        2.3 水稻稻谷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测定第76-77页
        2.4 饲喂T1C-19和MH63稻谷粉对F_0代大型蚤生长繁殖影响第77页
        2.5 饲喂T1C-19和MH63稻谷粉对F_1代大型蚤生长繁殖影响第77-78页
    3 讨论第78-80页
    4 本章参考文献第80-81页
第四章 转Bt基因水稻对蛙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81-117页
    第一节 转cry1Ca基因水稻对非洲爪蟾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第82-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1.1 供试试剂第82页
            1.2 主要仪器第82页
            1.3 试验动物及饲养第82页
            1.4 试验设计第82-83页
            1.5 数据处理第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89页
            2.1 不同处理对蝌蚪发育时间的影响第83-84页
            2.2 不同处理对蝌蚪存活率、体重和体长影响第84-85页
            2.3 不同处理对蝌蚪几种脏器重量和肠长的影响第85-88页
            2.4 不同处理对爪蟾肝脏酶活性影响第88-89页
        3 讨论第89-91页
    第二节 转cry1Ca基因水稻对幼蟾生长发育的影响第91-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1.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选择第91页
            1.2 试验饲料第91-92页
            1.3 饲养管理第92页
            1.4 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第92-93页
            1.5 数据处理第9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3-100页
            2.1 饲喂含转Cry1Ca基因稻谷饲料对爪蟾体重变化的影响第93-94页
            2.2 饲喂含转Cry1Ca基因稻谷饲料90天对爪蟾存活和体重的影响第94-95页
            2.3 饲喂含转Cry1Ca基因稻谷饲料90天对爪蟾肝重、脂肪体重量的影响第95页
            2.4 各器官的组织学观察第95-100页
        3 讨论第100-102页
    第三节 转cry1Ab/1Ac基因水稻种植对稻田蛙类的影响第102-11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4页
            1.1 供试试剂第102页
            1.2 主要仪器第102页
            1.3 试验稻田分组及水稻种植第102-103页
            1.4 试验田水稻离体茎、叶Bt蛋白及其杀虫活性测定第103页
            1.5 蝌蚪数量调查第103页
            1.6 不同处理对黑斑蛙存活、体重及食性的影响第103页
            1.7 幼蛙组织切片观察第103页
            1.8 Cry1Ab/Ac蛋白含量检测第103-104页
            1.9 数据分析第10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4-110页
            2.1 水稻组织Bt蛋白含量及其杀虫活性测定第104-105页
            2.2 稻田蛙类蝌蚪数量调查第105-106页
            2.3 食性及体重观察第106-107页
            2.4 稻田蛙的肠道内容物的Cry1Ab/Ac蛋白的检测第107-108页
            2.5 组织切片观察第108-110页
        3 讨论第110-11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13-117页
全文结论第117-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啤用大麦籽粒混浊敏感蛋白的遗传机理与氮肥反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氧化物半导体的新型光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