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22页 |
1.2.1 敏捷卫星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2 敏捷卫星成像模式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姿态规划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4 姿态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敏捷卫星控制过程基础模型 | 第24-35页 |
2.1 坐标系定义及转换 | 第24-26页 |
2.2 姿态描述方式 | 第26-30页 |
2.2.1 方向余弦式 | 第26-27页 |
2.2.2 欧拉角式 | 第27-29页 |
2.2.3 四元数式 | 第29-30页 |
2.3 姿态运动学 | 第30-31页 |
2.3.1 欧拉角描述运动学方程 | 第30-31页 |
2.3.2 四元数描述运动学方程 | 第31页 |
2.4 姿态动力学 | 第31-33页 |
2.4.1 刚体动力学方程 | 第31-32页 |
2.4.2 挠性动力学方程 | 第32-33页 |
2.5 环境干扰力矩模型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敏捷卫星姿态规划方法研究 | 第35-54页 |
3.1 姿态机动规划技术 | 第35-36页 |
3.2 BCB型路径规划 | 第36-38页 |
3.2.1 BCB型路径规划设计思路 | 第36-37页 |
3.2.2 BCB型路径优化模型 | 第37-38页 |
3.3 抛物线型路径规划 | 第38-39页 |
3.3.1 抛物线型路径规划设计 | 第38-39页 |
3.3.2 抛物线型路径优化模型 | 第39页 |
3.4 正弦角加速度七段式路径规划 | 第39-43页 |
3.4.1 正弦角加速度七段式路径规划设计思路 | 第39-42页 |
3.4.2 正弦角加速度七段式路径优化模型 | 第42-43页 |
3.5 姿态路径规划仿真分析 | 第43-52页 |
3.5.1 无姿态规划和BCB型姿态规划对比分析 | 第43-45页 |
3.5.2 BCB型路径规划和抛物线型路径规划对比分析 | 第45-48页 |
3.5.3 BCB型路径规划、抛物线型路径规划以及七段式路径对比分析 | 第48-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敏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 | 第54-72页 |
4.1 姿态控制技术 | 第54页 |
4.2 执行机构模型分析 | 第54-58页 |
4.2.1 SGCMG基本原理 | 第54-55页 |
4.2.2 SGCMG构形分析 | 第55-56页 |
4.2.3 SGCMGs奇异分析 | 第56-57页 |
4.2.4 SGCMGs的操纵率设计 | 第57-58页 |
4.3 经典PID控制律设计 | 第58-60页 |
4.3.1 PID控制律 | 第59-60页 |
4.3.2 Lyapunov稳定分析 | 第60页 |
4.4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础设计 | 第60-64页 |
4.4.1 滑模变结构设计理论 | 第60-62页 |
4.4.2 滑模变结构控制律 | 第62-64页 |
4.5 反演控制律设计 | 第64-66页 |
4.5.1 反演基本原理 | 第64-65页 |
4.5.2 反演控制律 | 第65-66页 |
4.6 姿态控制仿真分析 | 第66-71页 |
4.6.1 经典PID控制仿真分析 | 第66-68页 |
4.6.2 经典PID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4.6.3 经典PID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以及反演控制仿真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敏捷卫星姿态规划与控制原理验证系统 | 第72-81页 |
5.1 GUI界面的设计 | 第72-73页 |
5.2 STK和Matlab的连接 | 第73-74页 |
5.3 Simulink仿真模块设计 | 第74-76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76-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