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工笔画中线条的弱化现象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选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4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画中线的特性及地位 | 第14-22页 |
2.1 中国画线的特性 | 第14-15页 |
2.2 线条的发展历程及在传统工笔画中的地位 | 第15-22页 |
2.2.1 线条的发展历程 | 第15-20页 |
2.2.2 线条在传统工笔画中的重要性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线在当代工笔画运用中的弱化 | 第22-33页 |
3.1“当代”的界定 | 第22页 |
3.2 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3 线条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运用 | 第23页 |
3.4 当代工笔画作品中线条的弱化现象 | 第23-33页 |
3.4.1 线的“书写性”的弱化 | 第23-26页 |
3.4.2 以线造型的弱化 | 第26-28页 |
3.4.3 视觉效果上的弱化 | 第28-33页 |
第四章 线条的弱化对当代工笔画的影响 | 第33-52页 |
4.1 线条在当代工笔画中弱化的原因 | 第33-39页 |
4.1.1 时代背景的变化及审美需求的改变 | 第33-34页 |
4.1.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绘画材料的丰富 | 第34-35页 |
4.1.3 画面需要与艺术家自身语言的表达 | 第35-37页 |
4.1.4 书法的不普遍性与自身功底不足的掩盖 | 第37-39页 |
4.2 线条在当代工笔画中弱化的利 | 第39-43页 |
4.3 线条在当代工笔画中弱化的弊端 | 第43-47页 |
4.3.1 传统艺术精神内涵的流失 | 第43-44页 |
4.3.2 线条民族性的渐亡 | 第44-45页 |
4.3.3 对当代工笔画创新与变革的误导 | 第45-46页 |
4.3.4 笔墨趣味的淡化 | 第46-47页 |
4.4 线条的弱化与强化的统一 | 第47-50页 |
4.5 线条在当代工笔画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