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1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第9页 |
1.1.2 体育教学改革新要求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3.1 丰富和发展体育教学 | 第10-11页 |
1.3.2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教学模式概述 | 第13-14页 |
2.1.1 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2 教学模式的结构 | 第14页 |
2.2 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4-17页 |
2.2.1 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2 国内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5页 |
2.2.3 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3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2.4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概述 | 第18页 |
2.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5.1 建构主义教学观 | 第19页 |
2.5.2 自主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2.5.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0页 |
2.5.4 探究性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6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2.7 运动参与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2.7.1 运动参与的概念与成分 | 第22页 |
2.7.2 国内外运动参与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33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5页 |
3.2.2 量表测量法 | 第25-27页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27-28页 |
3.2.4 逻辑分析法 | 第28页 |
3.2.5 教学实验法 | 第28-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4.1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运动参与态度的影响 | 第33-41页 |
4.1.1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行为态度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4.1.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目标态度的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4.1.3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行为认知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4.1.4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分析 | 第36-37页 |
4.1.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行为意向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4.1.6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4.1.7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行为控制感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4.1.8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主观标准的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4.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的影响 | 第41-43页 |
5 讨论 | 第43-49页 |
5.1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女大学运动参与态度的影响 | 第43-48页 |
5.1.1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行为态度积极改变 | 第43页 |
5.1.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目标态度积极改变 | 第43-44页 |
5.1.3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行为认知积极改变 | 第44页 |
5.1.4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行为习惯积极改变 | 第44-45页 |
5.1.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行为意向积极改变 | 第45-46页 |
5.1.6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情感体验积极改变 | 第46-47页 |
5.1.7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行为控制感积极改变 | 第47页 |
5.1.8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主观标准积极改变 | 第47-48页 |
5.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进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提高 | 第48-49页 |
6 结论 | 第49-51页 |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