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导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1.1.1 政策背景 | 第12-16页 |
1.1.2 现实需求 | 第16-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8页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5 研究的论述框架 | 第22-24页 |
2 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相关研究及经验启示 | 第24-40页 |
2.1 乡村人居环境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2.1.1 人居环境 | 第24页 |
2.1.2 乡村人居环境 | 第24-25页 |
2.1.3 村庄整治规划 | 第25页 |
2.2 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解析 | 第25-29页 |
2.2.1 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构成 | 第25-27页 |
2.2.2 乡村人居环境的演变特征 | 第27-29页 |
2.3 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 第29-33页 |
2.3.1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 第29-31页 |
2.3.2 国内乡村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 第31-33页 |
2.4 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33-38页 |
2.4.1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33-36页 |
2.4.2 国内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36-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0-78页 |
3.1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总体特征 | 第40-49页 |
3.1.1 关中地区自然环境现状特征 | 第40-41页 |
3.1.2 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第41-44页 |
3.1.3 关中地区乡村空间分布特征 | 第44-49页 |
3.2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现状调研分析 | 第49-67页 |
3.2.1 现状调研内容及方法 | 第49-54页 |
3.2.2 样本村经济社会方面 | 第54-56页 |
3.2.3 样本村居住条件方面 | 第56-58页 |
3.2.4 样本村环境建设方面 | 第58-61页 |
3.2.5 样本村配套设施方面 | 第61-62页 |
3.2.6 样本村村庄风貌方面 | 第62-64页 |
3.2.7 样本村农民认知方面 | 第64-67页 |
3.3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 第67-73页 |
3.3.1 乡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问题突出 | 第67-69页 |
3.3.2 乡村住宅建设粗放,居住条件有待提升 | 第69-70页 |
3.3.3 乡村环境卫生较差,公共环境亟须治理 | 第70-71页 |
3.3.4 乡村设施配套不足,生活质量难以保障 | 第71-72页 |
3.3.5 乡村风貌特色失真,乡土文化缺乏传承 | 第72-73页 |
3.4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问题成因 | 第73-76页 |
3.4.1 经济社会上,城乡二元结构制约 | 第73-74页 |
3.4.2 规划技术上,规划管理严重缺位 | 第74-75页 |
3.4.3 政府管理上,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 第75页 |
3.4.4 村民参与上,自主参与能力弱化 | 第75-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与策略 | 第78-124页 |
4.1 当前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 | 第78-79页 |
4.1.1 基于“村庄整治”层面上的建设重点 | 第78页 |
4.1.2 基于“人工环境”系统上的建设重点 | 第78-79页 |
4.1.3 基于“村民需求”内容上的建设重点 | 第79页 |
4.2 影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因素 | 第79-84页 |
4.2.1 自然因素 | 第79-80页 |
4.2.2 经济条件 | 第80-81页 |
4.2.3 社会文化 | 第81-82页 |
4.2.4 主导力量 | 第82-83页 |
4.2.5 技术因素 | 第83-84页 |
4.3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原则 | 第84-94页 |
4.3.1 整治规划原则 | 第84-86页 |
4.3.2 目标体系构建 | 第86-94页 |
4.4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策略体系 | 第94-104页 |
4.4.1 整治规划策略的编制要点 | 第94-102页 |
4.4.2 整治规划策略的内容框架 | 第102-104页 |
4.5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规划措施 | 第104-118页 |
4.5.1 房屋建筑 | 第104-105页 |
4.5.2 饮水安全 | 第105-106页 |
4.5.3 道路交通 | 第106-108页 |
4.5.4 供电通信 | 第108页 |
4.5.5 环境卫生 | 第108-110页 |
4.5.6 排水工程 | 第110-111页 |
4.5.7 节能改造 | 第111-112页 |
4.5.8 公共安全 | 第112-113页 |
4.5.9 公共服务设施 | 第113-114页 |
4.5.10 村庄环境面貌 | 第114-115页 |
4.5.11 传统文化保护 | 第115-117页 |
4.5.12 村庄产业发展 | 第117-118页 |
4.5.13 乡村文明建设 | 第118页 |
4.6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建议 | 第118-123页 |
4.6.1 科学编制整治规划 | 第118-120页 |
4.6.2 强化技术支撑体系 | 第120页 |
4.6.3 优化土地管理政策 | 第120-121页 |
4.6.4 创新整治管理机制 | 第121-122页 |
4.6.5 鼓励村民自主参与 | 第122-12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5 关中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案例实证分析 | 第124-150页 |
5.1 鄠邑区柳泉村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 第124-132页 |
5.1.1 现状特征 | 第124-125页 |
5.1.2 建设问题 | 第125-127页 |
5.1.3 整治规划 | 第127-132页 |
5.2 乾县长兴村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 第132-140页 |
5.2.1 现状特征 | 第132-134页 |
5.2.2 建设问题 | 第134-135页 |
5.2.3 整治规划 | 第135-140页 |
5.3 韩城市清水村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 第140-149页 |
5.3.1 现状特征 | 第140-142页 |
5.3.2 建设问题 | 第142-143页 |
5.3.3 整治规划 | 第143-1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0-1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50-151页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152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2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2-164页 |
附录 | 第164-234页 |
致谢 | 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