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滑坡风险性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公路滑坡风险性评价系统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公路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 第16-33页 |
·公路滑坡致灾因子分析 | 第16-21页 |
·公路滑坡特征 | 第16页 |
·公路滑坡致灾因子分析 | 第16-21页 |
·公路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21-22页 |
·传统滑坡灾害评价方法 | 第22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22-2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2-25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危险性等级的确定 | 第26-28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 | 第28-29页 |
·一间房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29-32页 |
·一间房基本概况 | 第29-30页 |
·一间房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公路滑坡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研究 | 第33-48页 |
·公路滑坡承灾体易损性概述 | 第33-34页 |
·公路滑坡承灾体类型的划分 | 第34-36页 |
·公路滑坡经济承灾体易损性 | 第34-35页 |
·社会承灾体 | 第35页 |
·环境承灾体 | 第35-36页 |
·公路滑坡承灾体抗灾性能分析 | 第36-40页 |
·经济承灾体抗灾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社会承灾体抗灾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环境承灾体抗灾性能分析 | 第40页 |
·公路构造物本体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模型 | 第40-47页 |
·建立公路滑坡承灾体易损性递阶层次模型 | 第41-42页 |
·西果园滑坡公路构造物本体易损性评价 | 第42-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公路滑坡破坏损失评价研究 | 第48-56页 |
·公路滑坡灾害破坏损失构成 | 第48-49页 |
·公路滑坡损失计算 | 第49-55页 |
·公路滑坡损失计算方法 | 第49-54页 |
·公路滑坡损失评价模型 | 第54页 |
·公路滑坡损失评价等级划分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公路滑坡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 第56-63页 |
·公路滑坡防治概述 | 第56-57页 |
·公路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 第57-59页 |
·治理措施 | 第57-59页 |
·坡面防护措施 | 第59页 |
·公路滑坡防治工程中非工程措施 | 第59-61页 |
·公路滑坡防治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 第61-62页 |
·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 第61页 |
·滑坡防治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模型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