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4.1 相关问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2 相关问题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1.5.1 “能力本位”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5.2 “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2.2.3 专家访谈法 | 第18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9页 |
3.1 陕西省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教学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3.1.1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的学生人数情况 | 第19页 |
3.1.2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的课程安排情况 | 第19-20页 |
3.1.3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的内容考核情况 | 第20-21页 |
3.2 陕西省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3.2.1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培养目标 | 第21-25页 |
3.2.2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的毕业生对能力培养目标满意度调查 | 第25页 |
3.2.3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培养方式 | 第25-26页 |
3.2.4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毕业生对能力培养方式有效性评价 | 第26-27页 |
3.3 陕西省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3.1 以知识本位为主的主观思维禁锢 | 第27页 |
3.3.2 实践资源匮乏的客观限制 | 第27-28页 |
3.3.3 能力评价指标的非同构性 | 第28-29页 |
4 陕西省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 第29-45页 |
4.1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4.1.1 渐进性原则 | 第29页 |
4.1.2 实践性原则 | 第29页 |
4.1.3 结合性原则 | 第29-30页 |
4.1.4 个体性原则 | 第30页 |
4.2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目标研究 | 第30-37页 |
4.2.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的总目标 | 第30-31页 |
4.2.2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目标的各级指标 | 第31-37页 |
4.3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的有序性研究 | 第37-40页 |
4.3.1 培养武术教学能力 | 第38页 |
4.3.2 培养武术训练能力 | 第38-39页 |
4.3.3 培养武术科研能力 | 第39页 |
4.3.4 培养武术健身指导能力 | 第39-40页 |
4.4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 第40-44页 |
4.4.1 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 | 第42-44页 |
4.4.2 能力培养的考核与评价 | 第44页 |
4.5 五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页 |
5.2 建议 | 第45-47页 |
5.2.1 加强对能力本位系统实践的论证 | 第45-46页 |
5.2.2 完善能力培养的各级指标 | 第46页 |
5.2.3 加强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培养内容的内部联系 | 第46页 |
5.2.4 加强教学实践和技术菜单式教学以及理论知识教学的联系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