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钳工工艺与装配工艺论文--机器装配、机器安装法论文

虚拟装配环境中电缆的干涉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2-14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虚拟装配技术第14-16页
        1.2.2 虚拟干涉检测技术第16-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最小距离基础算法第20-30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基本图元之间的最小距离第20-27页
        2.2.1 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第20-21页
        2.2.2 点到线段的最小距离第21页
        2.2.3 点到三角形的最小距离第21-23页
        2.2.4 直线与直线的最小距离第23-25页
        2.2.5 线段与线段的最小距离第25-27页
    2.3 凸体间的最小距离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包围盒法的干涉检测第30-43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常见包围盒第30-38页
        3.2.1 包围球第31-32页
        3.2.2 轴向包围盒第32-33页
        3.2.3 方向包围盒第33-34页
        3.2.4 k-dop包围盒第34-35页
        3.2.5 扫描体第35-37页
        3.2.6 包围盒的比较与分析第37-38页
    3.3 层次包围盒法第38-42页
        3.3.1 层次包围盒的基本概念第38页
        3.3.2 OBB层次包围盒树的构建第38-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虚拟电缆的干涉检测第43-54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电缆的分段第43-45页
    4.3 电缆段的包围盒第45-46页
        4.3.1 胶囊体包围盒的计算第45-46页
        4.3.2 胶囊体包围盒紧密性计算第46页
    4.4 电缆的相交检测第46-50页
        4.4.1 电缆相交检测的基本算法第46-47页
        4.4.2 包围盒的相交检测第47-50页
    4.5 电缆最小间隙检测第50-53页
        4.5.1 最小距离区间第50-53页
        4.5.2 算法流程第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虚拟装配环境中电缆干涉检测实例第54-62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搭建虚拟装配平台第54-58页
        5.2.1 MFC框架结构第54-55页
        5.2.2 WTK的运行原理第55-57页
        5.2.3 Pro/TOOLKIT二次开发模式选择第57页
        5.2.4 MFC、Pro/TOOLKIT 和 WTK 集成实现第57-58页
    5.3 虚拟装配环境中电缆模型的干涉检测第58-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6.1 总结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作用对钎料与铁基非晶合金润湿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焊接质量的计算机检测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