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开发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项目来源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雷电探测系统相关基础知识及使用技术概述 | 第17-32页 |
2.1 雷电定位技术 | 第17页 |
2.2 地基闪电定位技术 | 第17-19页 |
2.2.1 甚低频(VLF/LF)定位技术 | 第17-18页 |
2.2.2 地基甚高频(VHF)定位技术 | 第18-19页 |
2.3 雷电的特征 | 第19-20页 |
2.3.1 闪电电磁脉冲模型 | 第19-20页 |
2.3.2 雷电探测系统各距离上观测的闪电频谱特征 | 第20页 |
2.3.3 雷电探测雷电定位方法种类 | 第20页 |
2.4 雷电探测极低频振幅频谱法 | 第20-21页 |
2.5 闪电识别 | 第21-22页 |
2.6 闪电测向 | 第22-23页 |
2.7 雷电多站定位 | 第23-26页 |
2.7.1 方位汇交定位 | 第23-24页 |
2.7.2 到达时间差定位 | 第24-26页 |
2.7.3 综合定位法 | 第26页 |
2.8 闪电频次对人工降雨的影响背景资料 | 第26-28页 |
2.9 系统开发技术概述 | 第28-31页 |
2.9.1.NET Framework技术 | 第28页 |
2.9.2 ORACLE10 | 第28-29页 |
2.9.3 Visual Studio简介 | 第29-31页 |
2.10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第32-46页 |
3.1 雷电监测预警业务管理系统概述 | 第32-33页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3.2.1 总体需求 | 第33-34页 |
3.2.2 经济需求效益 | 第34页 |
3.2.3 社会需求效益 | 第34页 |
3.3 功能需求 | 第34-41页 |
3.3.1 平台建设内容 | 第34-36页 |
3.3.2 用户类型 | 第36-37页 |
3.3.3 功能简述 | 第37-41页 |
3.4 管理功能 | 第41-43页 |
3.4.1 登录管理 | 第42页 |
3.4.2 权限管理 | 第42页 |
3.4.3 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 | 第42页 |
3.4.4 系统出错处理 | 第42页 |
3.4.5 数据库接 | 第42页 |
3.4.6 操作日志管理 | 第42页 |
3.4.7 系统监测图像处理与显示 | 第42-43页 |
3.5 用例分析 | 第43-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46-57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46页 |
4.2 设计目标 | 第46页 |
4.3 系统结构 | 第46-49页 |
4.4 系统平台搭建 | 第49-52页 |
4.4.1 闪电定位仪布点 | 第49-51页 |
4.4.2 中心定位处理站、分站建设 | 第51-52页 |
4.5 数据库设计 | 第52-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第57-76页 |
5.1 用户管理 | 第57-60页 |
5.1.1 用户登陆 | 第57-58页 |
5.1.2 用户维护 | 第58-59页 |
5.1.3 设置权限 | 第59页 |
5.1.4 用户服务 | 第59-60页 |
5.2 雷电监测 | 第60-65页 |
5.2.1 闪电实时态势 | 第60-61页 |
5.2.2 大气电场实时态势 | 第61页 |
5.2.3 雷达实时态势 | 第61-62页 |
5.2.4 闪电实况反演 | 第62-64页 |
5.2.5 大气电场实况反演 | 第64页 |
5.2.6 雷达实况反演 | 第64页 |
5.2.7 综合实况反演 | 第64-65页 |
5.3 上级指导产品 | 第65-67页 |
5.3.1 区台指导产品 | 第65-66页 |
5.3.2 天气图 | 第66页 |
5.3.3 国内数值预报 | 第66页 |
5.3.4 国外数值预报 | 第66页 |
5.3.5 卫星云图 | 第66-67页 |
5.4 雷电预警 | 第67-69页 |
5.5 防雷综合数据库 | 第69-75页 |
5.5.1 闪电数据库 | 第69-73页 |
5.5.2 雷暴数据库 | 第73-74页 |
5.5.3 雷灾数据库 | 第74-75页 |
5.5.4 大气电场数据库 | 第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测试 | 第76-79页 |
6.1 测试目的 | 第76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76-77页 |
6.2.1 测试环境 | 第76-77页 |
6.2.2 测试人员 | 第77页 |
6.3 系统测试结果 | 第77-78页 |
6.3.1 系统安全性测试 | 第77页 |
6.3.2 系统适用性测试 | 第77-78页 |
6.3.3 系统错误处理测试 | 第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9-80页 |
7.1 总结 | 第79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