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13页 |
三.选题目的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论文重点及特色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与举证责任分配 | 第15-25页 |
一、举证责任 | 第15-17页 |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 | 第15页 |
(二)举证责任的性质 | 第15-16页 |
(三)举证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二、举证责任相关概念释明 | 第17-22页 |
(一)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 | 第17-19页 |
(二)主观举证责任和客观举证责任 | 第19页 |
(三)举证责任转换与举证责任转移 | 第19-20页 |
(四)举证必要和提供证据的责任 | 第20-22页 |
三、举证责任分配 | 第22-25页 |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概念 | 第22页 |
(二)举证责任分配与举证责任的关系 | 第22页 |
(三)举证责任分配要考虑的相关因素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域外民事举证责任分配主要理论 | 第25-34页 |
一、大陆法系:法律要件分类说 | 第25-27页 |
(一)罗森贝克的规范说 | 第25-26页 |
(二)汉斯普维庭的规范修正说 | 第26-27页 |
二、英美法系:举证责任分层理论 | 第27-29页 |
(一)举证责任分层理论概述 | 第27-29页 |
(二)举证责任分割理论 | 第29页 |
三、两大法系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理论评析 | 第29-34页 |
(一)法律要件分类说与举证责任分层理论的对比 | 第29-30页 |
(二)从批判的角度看待两种学说 | 第30-32页 |
(三)两种学说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既有理论、规则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41页 |
一、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既有理论 | 第34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既有规则 | 第34-37页 |
(一)一般规则 | 第34-35页 |
(二)特殊规则 | 第35-37页 |
三、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既有理论、规则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一)理论基础存在不足 | 第37-38页 |
(二)一般规则立法不够完善 | 第38-39页 |
(三)立法未能详尽举证责任倒置的类型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与规则之思考 | 第41-48页 |
一、微观视角下对部门法举证责任分配规定的思考与建议 | 第41-43页 |
(一)《合同法》视角 | 第41-42页 |
(二)《物权法》视角 | 第42页 |
(三)《侵权责任法》视角 | 第42-43页 |
二、宏观视野下对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举证责任分配之思考与建议 | 第43-48页 |
(一)加深对举证责任分配的认知 | 第43-44页 |
(二)正确判断当事人主张之事实属性 | 第44-45页 |
(三)完善诉讼利益衡平机制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