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中国对东盟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基于东盟四国主要产品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导论第12-23页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0.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0.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4-20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0页
        0.2.3 研究述评第20页
    0.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0.3.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0.3.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0.4 研究内容及创新第22-23页
        0.4.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0.4.2 研究的创新点第23页
1 理论基础第23-28页
    1.1 赫克歇尔-俄林(H-O)资源禀赋论第23-24页
    1.2 Mundell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24-25页
    1.3 小岛清教授比较优势理论第25页
    1.4 邓宁投资发展阶段论第25-27页
    1.5 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27-28页
2 中国对东盟四国的投资与贸易现状第28-43页
    2.1 中国对东盟四国投资现状第28-35页
        2.1.1 投资规模第28页
        2.1.2 投资分布第28-30页
        2.1.3 投资行业第30-32页
        2.1.4 投资主体第32页
        2.1.5 投资环境第32-35页
    2.2 中国与东盟四国贸易现状第35-43页
        2.2.1 贸易规模第35-39页
        2.2.2 贸易商品结构第39-40页
        2.2.3 贸易依存度第40-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页
3 中国对东盟四国投资的贸易效应机理分析第43-49页
    3.1 资源获取型投资贸易效应机理第44-45页
    3.2 市场扩张型投资贸易效应机理第45-46页
    3.3 技术寻求型投资贸易效应机理第46-47页
    3.4 效率寻求型投资贸易效应机理第47页
    3.5 不同类型投资对具体产品的贸易效应分析第47-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页
4 中国对东盟四国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第49-60页
    4.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第49-50页
        4.1.1 模型设定第49-50页
        4.1.2 数据来源第50页
    4.2 研究方法第50-53页
        4.2.1 平稳性检验第50-52页
        4.2.2 协整检验第52-53页
        4.2.3 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的选择第53页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53-58页
        4.3.1 单位根检验结果第53-55页
        4.3.2 协整检验结果第55页
        4.3.3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模型的选择结果第55-56页
        4.3.4 模型的修正第56页
        4.3.5 回归估计结果第56-58页
    4.4 结果分析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0-68页
    5.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5.2 中国投资东盟四国的政策建议第61-68页
        5.2.1 政府层面第61-64页
        5.2.2 企业层面第64-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环境下P2P借贷出借人出借行为分析
下一篇:商品期货跨品种套利的实证研究--以焦炭和螺纹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