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末患者临终关怀的社工介入研究--以南昌市XX个案为例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访谈调查法 | 第12页 |
1.3.3 参与观察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2.1 优势视角 | 第14页 |
2.2.2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4-15页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5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2.3.1 对国内外临终关怀发展的研究 | 第15-16页 |
2.3.2 国内外对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3 社会工作对临终关怀的介入研究 | 第17-18页 |
2.3.4 临终患者对临终服务的需求研究 | 第18-19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第3章 癌末患者临终关怀个案介入研究 | 第20-36页 |
3.1 个案来源 | 第20页 |
3.2 个案介入前准备 | 第20页 |
3.2.1 专业能力准备 | 第20页 |
3.2.2 心理素质准备 | 第20页 |
3.3 介入计划 | 第20-27页 |
3.3.1 接案与建立联系 | 第20-21页 |
3.3.2 了解案主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3.3 案主家庭生态系统图 | 第22页 |
3.3.4 问题评估与需求评估 | 第22-24页 |
3.3.5 临终患者心理变化过程 | 第24-25页 |
3.3.6 服务目标 | 第25-26页 |
3.3.7 服务计划 | 第26页 |
3.3.8 介入方法 | 第26-27页 |
3.4 主要内容 | 第27-32页 |
3.4.1 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关系 | 第27页 |
3.4.2 舒缓患者生理疼痛 | 第27-28页 |
3.4.3 缓解案主抑郁情绪 | 第28-30页 |
3.4.4 缓解患者死亡恐惧 | 第30-31页 |
3.4.5 维护患者的社会关系 | 第31-32页 |
3.4.6 回顾服务过程并结案 | 第32页 |
3.5 介入效果 | 第32-33页 |
3.6 介入效果持续性问题 | 第33-34页 |
3.7 结案与评估 | 第34-35页 |
3.8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针对个案介入过程的反思 | 第36-39页 |
4.1 社工自身问题 | 第36-37页 |
4.1.1 专业能力不足 | 第36页 |
4.1.2 人生阅历不足 | 第36页 |
4.1.3 资源整合能力有限 | 第36页 |
4.1.4 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试能力 | 第36-37页 |
4.2 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37-39页 |
4.2.1 患者对于服务的排斥 | 第37页 |
4.2.2 服务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 第37-38页 |
4.2.3 对实务介入的反思 | 第38-39页 |
第5章 癌末患者个案介入的对策与建议 | 第39-42页 |
5.1 加强社工专业能力培养 | 第39页 |
5.2 处理好社工的角色问题 | 第39页 |
5.3 完善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重视服务反馈 | 第39-40页 |
5.4 形成志愿者、专业人员及社区联动服务 | 第40页 |
5.5 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扩充服务资金来源 | 第40-41页 |
5.6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