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电影产业市场进入模式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2.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类型 | 第22-23页 |
2.3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2.3.1 外部因素的系统分析 | 第23-24页 |
2.3.2 内部因素的系统分析 | 第24-26页 |
第3章 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模式分析 | 第26-41页 |
3.1 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演进阶段划分 | 第26-28页 |
3.1.1 电影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初探期(1993-1999 年) | 第26页 |
3.1.2 借助合作项目试探期(2000-2002 年) | 第26页 |
3.1.3 电影产业改革的深入期(2003-2006 年) | 第26-27页 |
3.1.4 资本市场投融资活动的活跃期(2007-2010 年) | 第27-28页 |
3.1.5 准入壁垒进一步降低(2011 年-至今) | 第28页 |
3.2 境外资本的主要市场进入模式及其内在特性 | 第28-38页 |
3.2.1 境外资本的主要市场进入模式 | 第28-36页 |
3.2.2 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 | 第36-38页 |
3.3 不同市场进入模式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4章 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41-51页 |
4.1 电影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 第41-45页 |
4.1.1 宏观经济形势带动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 第41页 |
4.1.2 电影产业化改革助推国际资本涌入 | 第41-45页 |
4.2 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45-49页 |
4.2.1 入世前的电影事业市场化探索 | 第45-46页 |
4.2.2 入世初的电影产业化改革 | 第46-47页 |
4.2.3 政策趋向成熟,电影产业迎来发展的机遇期 | 第47-49页 |
4.3 电影产业发展的文化环境 | 第49-51页 |
4.3.1 电影的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 | 第49页 |
4.3.2 电影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 第49-51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新闻集团入股博纳影业为例 | 第51-57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51-53页 |
5.2 案情介绍 | 第53-54页 |
5.3 案例意义 | 第54-55页 |
5.4 案例启示 | 第55-57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6.1 监管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6.1.1 放宽进入壁垒,促进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57页 |
6.1.2 区别指导,促进境外资本的良性进入 | 第57-58页 |
6.1.3 尊重艺术原创力,增加电影艺术表达的自由度 | 第58页 |
6.2 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6.2.1 对内提升本土电影的制作水准 | 第58-59页 |
6.2.2 对外扩大中国电影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 第59页 |
6.2.3 注重电影人才的培养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