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1页 |
引言 | 第10页 |
1. 中药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第10-13页 |
1.1 以化学成分(群)为中心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 第10-11页 |
1.2 突出中药效应成分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 第11页 |
1.3 化学成分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发展 | 第11页 |
1.4 药物体内分析在中药质量评价的发展 | 第11-12页 |
1.5 代谢组学对中药质量整体评价 | 第12-13页 |
2. 升麻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2.1 药材基源 | 第13-14页 |
2.2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页 |
2.3 质量控制研究 | 第14-15页 |
2.3.1 定性研究 | 第14-15页 |
2.3.2 定量研究 | 第15页 |
3. 炮制研究 | 第15-16页 |
4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16页 |
4.1 抗炎、解热、镇痛及抗溃疡作用 | 第16页 |
4.2 抑制核苷转运及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4.3 抗肿瘤药理活性 | 第16页 |
4.4 抗骨质疏松作用 | 第16页 |
5.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1-84页 |
第一章 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35页 |
第一节 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研究 | 第21-29页 |
1 仪器和试药 | 第2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1-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效应面法确定总酚酸的最佳工艺研究 | 第29-33页 |
1. 材料 | 第29-30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30-33页 |
3. 讨论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升麻饮片质量评价 | 第35-71页 |
第一节 升麻饮片含量测定研究 | 第35-4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5-3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6-42页 |
3. 讨论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升麻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 第43-5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3-4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4-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微波消解-ICP-AES法分析测定不同产地升麻无机元素 | 第53-6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3-5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56-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四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分析升麻中主要成分 | 第63-6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63页 |
3 结果 | 第63-69页 |
4 讨论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三章 升麻炮制前后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1-8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71-72页 |
2 分析方法 | 第72-73页 |
3 结果 | 第73-82页 |
4 讨论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