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次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6页 |
1. 稻作发展水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1 传统考古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科技考古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 史前饮食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2.1 稳定同位素与史前饮食 | 第17-22页 |
2.2 饮食中的脂类 | 第22-23页 |
2.3 乳制品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 第23页 |
2.4 考古中的红酒与蜂蜡 | 第23-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26-29页 |
1.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手段 | 第26-27页 |
2. 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27-28页 |
2.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 | 第27页 |
2.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3.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样品与分析 | 第29-41页 |
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32页 |
2 样品采集 | 第32-38页 |
2.1 稻作发展样品 | 第32页 |
2.2 饮食残留物取样 | 第32-35页 |
2.3 样品前处理 | 第35页 |
2.4 土壤基本地球化学特征测试 | 第35-36页 |
2.5 土壤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测试 | 第36页 |
2.6 脂肪酸与脂肪醇提取 | 第36-37页 |
2.7 磷脂脂肪酸(PLFA)提取 | 第37-38页 |
3 仪器分析 | 第38-41页 |
3.1 色谱(GC) | 第38-39页 |
3.2 色谱-质谱(GC-MS) | 第39页 |
3.3 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1 河姆渡时期稻作发展水平 | 第41-51页 |
1.1 古土壤有机质总体特征 | 第41-42页 |
1.2 古土壤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第42-45页 |
1.3 磷脂脂肪酸(PLFA)的分布特征与指示意义 | 第45-47页 |
1.4 田螺山遗址稻田废弃的原因初探 | 第47-50页 |
1.5 小结 | 第50-51页 |
2 田螺山史前先民饮食结构 | 第51-55页 |
2.1 考古发掘揭示的饮食习惯 | 第51-52页 |
2.2 饮食残留物碳氮同位素特征 | 第52-54页 |
2.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5-58页 |
1 结论 | 第55页 |
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55-56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3.1 实验不足 | 第56页 |
3.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