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0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1.3 本论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中国精神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21页 |
2.1 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 | 第15-17页 |
2.1.1 国家精神 | 第15-16页 |
2.1.2 民族精神 | 第16-17页 |
2.2 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 第17-18页 |
2.2.1 二者相同之处 | 第17-18页 |
2.2.2 二者不同之处 | 第18页 |
2.3 中国精神与时代精神 | 第18-21页 |
2.3.1 时代精神是国家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19页 |
2.3.2 中国精神需要时代精神的新鲜养料 | 第19-21页 |
第3章 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7页 |
3.1 中国精神的内涵 | 第21-23页 |
3.1.1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 | 第21-22页 |
3.1.2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 | 第22-23页 |
3.1.3 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情操风貌的全面展现 | 第23页 |
3.2 中国精神的特征 | 第23-27页 |
3.2.1 国家性 | 第23-24页 |
3.2.2 民族性 | 第24页 |
3.2.3 人民性 | 第24-25页 |
3.2.4 时代性 | 第25页 |
3.2.5 示范性 | 第25-27页 |
第4章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与培育中国精神 | 第27-34页 |
4.1 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力量 | 第27-29页 |
4.1.1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 第27-28页 |
4.1.2 用中国精神凝聚强大的中国力量 | 第28-29页 |
4.2 实现“中国梦”需要彰显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 | 第29-32页 |
4.2.1 “中国梦”的价值诉求 | 第29-30页 |
4.2.2 用当代中国价值观引领“中国梦”的现实 | 第30-32页 |
4.3 实现中国梦需要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 第32-34页 |
4.3.1 “中国梦”的精神风貌 | 第32页 |
4.3.2 用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涵养“中国梦” | 第32-34页 |
第5章 弘扬与培育中国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 第34-40页 |
5.1 把弘扬与培育中国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 第34-35页 |
5.2 把弘扬与培育中国精神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 | 第35-36页 |
5.3 把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 第36-37页 |
5.4 积极吸纳世界上其他国家弘扬与培育国家精神的有益做法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