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第2章 海上危险货物运输海事监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2.1.1 危险货物 | 第14-16页 |
2.1.2 危险货物海事监管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应急管理 | 第17-18页 |
2.2.2 政府规制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海运危险货物运输及海事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 | 第20-31页 |
3.1 海运危险品运输现状及其事故特点 | 第20页 |
3.2 海上危险品运输事故的特点及危害 | 第20-21页 |
3.3 海上危险品运输的监管现状 | 第21-22页 |
3.3.1 国际相关机构 | 第21-22页 |
3.3.2 国内相关机构 | 第22页 |
3.4 我国海事监管的特点和作用 | 第22-23页 |
3.5 海上危险品监管的相关法律依据 | 第23-28页 |
3.5.1 海上危险品运输监管的有关国际公约 | 第23-25页 |
3.5.2 我国对海上危险品运输的相关政策法规 | 第25-27页 |
3.5.3 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立法的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3.6 我国海上危险货物海事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6.1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8页 |
3.6.2 海事监管效能不高 | 第28页 |
3.6.3 海事部门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 | 第28-29页 |
3.6.4 海事部门对危险货物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 第29页 |
3.6.5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船员缺乏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经验和敬业意识 | 第29-30页 |
3.6.6 海事部门缺乏危险货物监管的专业人才队伍 | 第30页 |
3.6.7 针对危险货物相关事故的应急力量匮乏 | 第30-31页 |
第4章 国外发达国家海运危险货物运输海事监管概况及特点 | 第31-35页 |
4.1 美国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监管 | 第31页 |
4.2 德国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监管 | 第31-32页 |
4.3 加拿大海事监管 | 第32-33页 |
4.4 澳大利亚海事监管 | 第33页 |
4.5 新加坡海事监管 | 第33页 |
4.6 英国海事监管 | 第33-34页 |
4.7 海事监管特点 | 第34-35页 |
第5章 我国海上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海事监管对策 | 第35-42页 |
5.1 提高相关法律位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性规范 | 第35-36页 |
5.1.1 完善法律制度 | 第35-36页 |
5.1.2 立法和监督管理适度分开 | 第36页 |
5.2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增强执法时效 | 第36-37页 |
5.2.1 加强制度建设 | 第36页 |
5.2.2 严格规范行政程序,坚决遏制行政许可中越权和违规行为 | 第36-37页 |
5.2.3 确保监督与责任制度在行政许可下有效实施 | 第37页 |
5.3 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有效控制船舶污染事故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事故 | 第37-38页 |
5.3.1 加强溢油应急硬件手段建设 | 第37页 |
5.3.2 理顺管理机制,做好资源整合工作 | 第37-38页 |
5.3.3 加强溢油应急技术支持保障能力建设 | 第38页 |
5.3.4 不断完善《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 第38页 |
5.3.5 完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或内部应急反应工作程序 | 第38页 |
5.4 强化监督管理,把好危险货物运输关闭 | 第38-40页 |
5.4.1 更新管理理念,倡导诚信服务 | 第38-39页 |
5.4.2 提高效率,改进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手段 | 第39页 |
5.4.3 严厉打击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的瞒报谎报行为 | 第39页 |
5.4.4 强化危防监管手段 | 第39页 |
5.4.5 探索危险品码头管理新机制 | 第39-40页 |
5.5 提高法制责任意识,努力减少人为违法行为 | 第40-41页 |
5.5.1 不断完善船员教育和培训模式 | 第40页 |
5.5.2 提高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 第40页 |
5.5.3 让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 第40-41页 |
5.6 设置危险货物监管机构和建设危险货物监管的专业人才队伍 | 第41页 |
5.7 总结监管规律建立危险货物监管长效机制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