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导言第11-14页
 一、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伦理性的基本内涵第14-18页
 (一)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内涵第14-16页
  1. 中国传社统会法与“刑”的关系第14-15页
  2. 中国传统法制与“礼”的关系第15-16页
 (二)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伦理性的界定第16-18页
  1. 伦理的含义第16页
  2.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伦理性特点的形成与发展第16-18页
二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伦理性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分析第18-30页
 (一)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伦理性的具体表现第18-25页
  1. 宗法规则纳入法律制度,以维护家族本位和等级制度第18-19页
  2. 德主刑辅,法律制度处于道德的统领之下第19-22页
  3. 义务本位,形成重公轻私、重刑轻民的法律体系第22-23页
  4. 重视伦理亲情,遵循“情重于法”的原则第23-25页
 (二)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形成原因分析第25-30页
  1. 自然地理环境的先天影响第25-26页
  2. 农耕经济的长期滋润第26-27页
  3. 宗法家族结构的社会要求第27-28页
  4. 君主专制制度的现实需要第28-29页
  5. 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第29-30页
三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之价值优劣评析第30-40页
 (一) 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第30-33页
  1. 法制的伦理性促进农业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第30-31页
  2. 法制的伦理性阻碍了商品经济、民主思想和法律科学的发展第31-33页
 (二)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对社会关系影响的辩证分析第33-36页
  1. 法制的伦理性缓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第33-35页
  2. 法制的伦理性特点加强了社会成员间的身份不平等第35-36页
 (三)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对社会个体影响的优劣评析第36-40页
  1.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特点提高社会主体的道德水平以及守 法的自觉性第36-37页
  2.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阻碍个人权利观念觉醒、扭曲了人格 的发展第37-40页
四 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伦理性特点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第40-49页
 (一)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做到德法并举,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第40-44页
  1. 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第40-41页
  2. 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在目的上的共同性第41-43页
  3. 以法促德,健全道德赏罚机制第43-44页
  4. 以德促法,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第44页
 (二)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义利并重,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第44-46页
  1.中国传统社会轻利重义,割裂了二者的联系第44-45页
  2.和谐社会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第45-46页
  3.和谐社会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道德规范第46页
 (三) 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尊重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第46-49页
  1.由以“礼”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型第46-47页
  2.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第47-49页
注释第49-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机制的立法研究——从公众问责的角度
下一篇:国民党政府的狱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