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银行内欺诈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银行内欺诈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国内银行内欺诈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11页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1-13页
第2章 我国银行内部欺诈风险概述第13-19页
    2.1 内部欺诈风险的定义第13页
    2.2 内部欺诈风险产生的原因第13-16页
        2.2.1 欺诈人主观方面第13-15页
        2.2.2 社会环境客观方面第15-16页
    2.3 内部欺诈风险的特征第16-17页
        2.3.1 内部欺诈风险具有内源性第16页
        2.3.2 内部欺诈风险具有分散性第16页
        2.3.3 内部欺诈风险的人为性和突发性第16-17页
        2.3.4 内部欺诈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第17页
        2.3.5 内部欺诈风险管理的复杂性第17页
    2.4 内部欺诈风险管理目的第17-19页
        2.4.1 减少经济损失第17页
        2.4.2 满足监管要求第17-18页
        2.4.3 提升银行信誉和竞争力第18-19页
第3章 国内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管理现状第19-27页
    3.1 我国内部欺诈风险案件现状第19页
    3.2 内部欺诈风险案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9-22页
        3.2.1 银行机构情况第20-21页
        3.2.2 案件暴露形式情况第21页
        3.2.3 案件发生类型情况第21-22页
        3.2.4 案件特点第22页
    3.3 我国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22-27页
        3.3.1 风险认识不够第22-24页
        3.3.2 风险识别手段单一第24-25页
        3.3.3 风险信息不对称第25页
        3.3.4 缺乏量化考核指标第25-26页
        3.3.5 违规惩戒力度不够第26-27页
第4章 内部欺诈风险管理建议第27-40页
    4.1 正确认识内部欺诈风险第27-28页
        4.1.1 培养道德观念第27页
        4.1.2 注重案例教育第27-28页
        4.1.3 定岗定责第28页
    4.2 员工行为动态管理第28-33页
        4.2.1 日常关注第28-30页
        4.2.2 关爱员工第30-31页
        4.2.3 员工动态行为预警机制第31-33页
    4.3 建立预警机制第33-36页
        4.3.1 员工异常交易预警机制第34-35页
        4.3.2 客户异常交易预警机制第35-36页
    4.4 完善考核体系第36-37页
        4.4.1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第36页
        4.4.2 制定考核前与员工互动第36-37页
        4.4.3 监管银行绩效考核内容第37页
    4.5 建立内部欺诈风险评估机制第37-39页
        4.5.1 事件风险评估第37-38页
        4.5.2 产品风险评估第38-39页
    4.6 追究责任第39-40页
第5章 结论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开放式基金绩效研究
下一篇: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