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水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 第9页 |
1.1.2 铁路水害危害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3 铁路水害防灾减灾技术现状 | 第11-18页 |
1.3.1 铁路防灾目标研究 | 第11-12页 |
1.3.2 铁路水害区划研究 | 第12-13页 |
1.3.3 水害雨量预警研究 | 第13-15页 |
1.3.4 水害管理技术研究 | 第15-16页 |
1.3.5 存在问题及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铁路水害分类及特征机理分析 | 第18-37页 |
2.1 铁路水害调研情况 | 第18-25页 |
2.1.1 张家界工务段水害调研 | 第19-22页 |
2.1.2 衡阳工务段水害调研 | 第22-23页 |
2.1.3 惠州工务段水害调研 | 第23-24页 |
2.1.4 广州工务段水害调研 | 第24-25页 |
2.2 铁路水害分类及特征分析 | 第25-30页 |
2.2.1 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 | 第25-27页 |
2.2.3 铁路水害特征分析 | 第27-30页 |
2.3 铁路水害主要灾种致灾模式 | 第30-32页 |
2.3.1 溜坍 | 第31页 |
2.3.2 崩塌 | 第31页 |
2.3.3 滑坡 | 第31-32页 |
2.3.4 泥石流 | 第32页 |
2.4 铁路水害承灾链及减灾模式 | 第32-36页 |
2.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铁路水害汛前防洪区划研究 | 第37-50页 |
3.1 区划指标体系及分级 | 第37-38页 |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3页 |
3.2.1 主观权重计算 | 第39-40页 |
3.2.2 客观权重计算 | 第40-42页 |
3.2.3 主-客观组合权重计算 | 第42-43页 |
3.3 基于云白化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 | 第43-44页 |
3.4 实例应用-以枝柳线二家河-后坪为例 | 第44-49页 |
3.4.1 区间概况 | 第44-45页 |
3.4.2 评估结果 | 第45-48页 |
3.4.3 对比分析及设防建议 | 第48-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铁路水害汛期雨量预警研究 | 第50-66页 |
4.1 铁路精细化预警新思路 | 第50-51页 |
4.2 区间预警代表灾种确定 | 第51-53页 |
4.3 区间预警雨量阈值预测 | 第53-60页 |
4.3.1 滑坡与分级溜坍 | 第53-56页 |
4.3.2 泥石流与塑性溜坍 | 第56-60页 |
4.3.3 崩塌 | 第60页 |
4.4 实例应用-以枝柳线二家河-后坪为例 | 第60-65页 |
4.4.1 地质环境概况 | 第60-61页 |
4.4.2 代表灾种确定 | 第61页 |
4.4.3 雨量阈值计算 | 第61-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铁路水害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 第66-76页 |
5.1 铁路水害风险管理方法 | 第66页 |
5.2 铁路水害损失程度预测 | 第66-67页 |
5.3 铁路水害发生概率计算-以枝柳线二家河-后坪为例 | 第67-72页 |
5.3.1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67-68页 |
5.3.2 预警雨量指标筛选 | 第68-70页 |
5.3.3 雨时发灾概率计算 | 第70-72页 |
5.4 各等级风险区的防范措施 | 第72-75页 |
5.5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