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微波的生物学效应 | 第12页 |
1.2.1 微波的致热效应 | 第12页 |
1.2.2 微波的非致热效应 | 第12页 |
1.3 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3.1 高温杀死 | 第12-13页 |
1.3.2 免疫治疗 | 第13页 |
1.4 微波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第13-15页 |
1.4.1 微波治疗的适应症 | 第13-14页 |
1.4.2 微波治疗的禁忌症 | 第14-15页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步骤 | 第15-21页 |
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5-16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6-17页 |
2.2.1 对照组 | 第16页 |
2.2.2 对照组 | 第16页 |
2.2.3 冷循环微波治疗术方法 | 第16-17页 |
2.3 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2.4 随访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2.5 实验流程图 | 第19-20页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1-25页 |
3.1 临床资料 | 第21-22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3.2.1 治疗情况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 第22-23页 |
3.2.2 KPS 评分改善情况 | 第23页 |
3.2.3 近期疗效 | 第23页 |
3.2.4 无进展生存时间 | 第23-2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5-28页 |
4.1 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 NSCLC 的毒副反应 | 第25-26页 |
4.2 微波消融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第26页 |
4.3 微波消融术与全身化疗的关系 | 第26-2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8-29页 |
5.1 结论 | 第28页 |
5.2 展望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附录 | 第35-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综述 | 第39-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