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板楼盖用于多层大跨度结构的设计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楼盖国内外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空心板楼盖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空心板楼盖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大跨度空间结构国内外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大跨度空间结构国内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1.3.2 大跨度空间结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大跨度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2 STRAT在空心板设计中的方法和基础理论 | 第17-24页 |
2.1 岛状受力特性及等代梁法的局限性 | 第17-20页 |
2.1.1 板式楼盖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 | 第17-19页 |
2.1.2 板式楼盖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 | 第19页 |
2.1.3 等代梁法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2.2 计算与设计 | 第20-24页 |
2.2.1 各向异性板单元模型计算空心板楼盖 | 第20-21页 |
2.2.2 柱截面的面支承作用 | 第21-23页 |
2.2.3 长期挠度计算 | 第23-24页 |
3 空心板楼盖设计原则 | 第24-32页 |
3.1 柱帽设计原则 | 第24-26页 |
3.1.1 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3.1.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24页 |
3.1.3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4-26页 |
3.2 暗梁设计原则 | 第26-28页 |
3.2.1 模型的建立 | 第26页 |
3.2.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26页 |
3.2.3 计算结构分析与讨论 | 第26-28页 |
3.3 主梁设计原则 | 第28-30页 |
3.3.1 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29页 |
3.3.3 计算结果分析与探讨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大跨度空心板模型几何参数分析 | 第32-56页 |
4.1 模型设计背景 | 第32页 |
4.2 模型总体信息 | 第32-33页 |
4.2.1 结构尺寸信息与结构布置 | 第32-33页 |
4.2.2 结构设计荷载 | 第33页 |
4.3 预应力主梁有限元分析 | 第33-39页 |
4.3.1 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4.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6页 |
4.3.3 计算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36-39页 |
4.4 板厚度有限元分析 | 第39-43页 |
4.4.1 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4.4.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0-41页 |
4.4.3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43页 |
4.5 中跨梁有限元分析 | 第43-47页 |
4.5.1 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4.5.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4-46页 |
4.5.3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47页 |
4.6 方盒尺寸有限元分析 | 第47-51页 |
4.6.1 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6.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8-49页 |
4.6.3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9-51页 |
4.7 柱帽尺寸有限元分析 | 第51-54页 |
4.7.1 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4.7.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51-52页 |
4.7.3 计算结果分析与探讨 | 第52-54页 |
4.8 裂缝与配筋分析 | 第54-5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大跨度空心板模型超限分析 | 第56-60页 |
5.1 柱轴压比超限 | 第56页 |
5.2 柱节点域抗剪超限 | 第56-57页 |
5.3 抗扭超限 | 第57-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6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