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路基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土石混填体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土石混填体的力学特性 | 第11-12页 |
1.2.2 土石混填体的渗透特性 | 第12-13页 |
1.2.3 土石混填体的压实特性 | 第13-14页 |
1.3 土石混填路基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土石混填路基理论研究 | 第18-27页 |
2.1 土石混填体的工程特性 | 第18-20页 |
2.1.1 土石混填体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土石混填体的分类 | 第18-19页 |
2.1.3 土石混填体的力学特性 | 第19-20页 |
2.2 土石混填路基稳定性 | 第20-23页 |
2.2.1 土石混填路基破坏形式 | 第20-21页 |
2.2.2 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变形特征 | 第21-23页 |
2.3 水环境改变对土石混填路基的影响 | 第23-26页 |
2.3.1 渗透原理 | 第23-24页 |
2.3.2 土石混填体的湿化机理 | 第24-25页 |
2.3.3 土石混填路基湿化效应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土石混填体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 第27-35页 |
3.1 试验介绍 | 第27-30页 |
3.1.1 试验原材料 | 第28-29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29-30页 |
3.1.3 试验方案 | 第30页 |
3.2 试验过程 | 第30-31页 |
3.2.1 试件制作 | 第30-31页 |
3.2.2 试件剪切 | 第31页 |
3.3 试验成果分析 | 第31-33页 |
3.3.1 破坏特征 | 第31-32页 |
3.3.2 应力应变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3.3.3 体变特性分析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土石混填路基模型试验研究 | 第35-59页 |
4.1 模型设计原理 | 第35-39页 |
4.1.1 模型的概念 | 第35页 |
4.1.2 相似理论 | 第35-37页 |
4.1.3 模型试验相似性分析 | 第37-39页 |
4.2 模型试验方案 | 第39-44页 |
4.2.1 试验概况 | 第39-40页 |
4.2.2 模型材料 | 第40-41页 |
4.2.3 模型制作 | 第41-43页 |
4.2.4 加载程序 | 第43-44页 |
4.3 模型试验数据采集 | 第44-46页 |
4.3.1 路基应力的测量 | 第44-45页 |
4.3.2 路基变形场的观测 | 第45-46页 |
4.4 试验资料整理及现象分析 | 第46-53页 |
4.4.1 路基模型 I | 第46-49页 |
4.4.2 路基模型 II | 第49-53页 |
4.4.3 试验现象分析 | 第53页 |
4.5 试验成果分析 | 第53-58页 |
4.5.1 不同水环境下路基模型 p-s 曲线 | 第53-54页 |
4.5.2 土石混填路基模型土压力分布 | 第54-57页 |
4.5.3 土石混填路基的承载破坏模式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土石混填路基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59-68页 |
5.1 ADINA 软件简介 | 第59-62页 |
5.2 土石混填路基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5.2.1 ADINA 建模的基本内容 | 第62页 |
5.2.2 本构模型 | 第62页 |
5.2.3 几何建模 | 第62-63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5.3.1 土石混填路基荷载沉降关系 | 第64-65页 |
5.3.2 土石混填路基土压力分析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