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美国对华反补贴现状 | 第13-30页 |
2.1 美国对华反补贴措施的启用 | 第13-16页 |
2.1.1 美国对华反补贴第一案—铜版纸案基本案情 | 第13-14页 |
2.1.2 对铜版纸案件的评析 | 第14-16页 |
2.2 美国对华反补贴发起的高峰期 | 第16-25页 |
2.2.1 2007-2011年底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综述 | 第16-23页 |
2.2.2 高峰期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发起的原因 | 第23-25页 |
2.3 美国对华反补贴新动向 | 第25-27页 |
2.3.1 新案件概述 | 第25-26页 |
2.3.2 《1930年关税法修正案》及评析 | 第26-27页 |
2.4 对华反补贴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 第27-30页 |
2.4.1 人民币汇率问题继续成为焦点问题 | 第27-28页 |
2.4.2 出口产业的竞争力严重削弱 | 第28页 |
2.4.3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 | 第28-30页 |
第3章 美国对华反补贴的法律依据 | 第30-40页 |
3.1 国际法依据 | 第30-32页 |
3.1.1 补贴与反补贴的定义 | 第30页 |
3.1.2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反补贴调查的实体规则 | 第30-31页 |
3.1.3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反补贴调查的程序规则 | 第31-32页 |
3.2 国内法依据 | 第32-35页 |
3.2.1 美国反补贴法的实体要素 | 第32-34页 |
3.2.2 美国反补贴法的程序要素 | 第34-35页 |
3.3 美国对华反补贴案涉及的法律问题 | 第35-40页 |
3.3.1 法律问题之一—补贴的认定问题 | 第35-37页 |
3.3.2 法律问题之二—非市场经济问题 | 第37-38页 |
3.3.3 法律问题之三—“双反”调查带来的双重计税问题 | 第38-40页 |
第4章 应对美国对华反补贴的法律措施 | 第40-47页 |
4.1 补贴问题的法律措施 | 第40-42页 |
4.1.1 制定更高层级的反补贴基本法 | 第40-41页 |
4.1.2 规范和调整补贴行政法规和政策 | 第41页 |
4.1.3 严格补贴与反补贴法律法规适用 | 第41-42页 |
4.2 非市场经济问题的法律措施 | 第42-45页 |
4.2.1 明确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标准 | 第42-43页 |
4.2.2 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 第43-44页 |
4.2.3 展开对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正案》溯及力问题的申诉 | 第44-45页 |
4.3 “双反”和“双重计税”问题的法律措施 | 第45-47页 |
4.3.1 积极运用WTO《SCM》贸易救济体制 | 第45页 |
4.3.2 利用美国反补贴法律司法审查制度 | 第45-46页 |
4.3.3 建立应对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预警机制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