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1.1 案由案情 | 第8-9页 |
1.2 案件焦点 | 第9-11页 |
1.2.1 处理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归责原则的选择 | 第9-10页 |
1.2.2 责任主体的选择 | 第10-11页 |
2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行为性质的特殊性 | 第11-13页 |
2.1 区别于建筑物侵权行为 | 第11页 |
2.2 区别于共同危险行为 | 第11-12页 |
2.3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行为性质的特殊性 | 第12-13页 |
3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3-19页 |
3.1 我国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立法现状 | 第13页 |
3.2 理论界对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争论 | 第13-16页 |
3.2.1 “一元”归责原则与“二元”归责原则之争 | 第13-14页 |
3.2.2 “公平责任原则”独立为一个原则的合理性与否的分析 | 第14-15页 |
3.2.3 《侵权责任法》第 87 条规定的行为推定归责原则区别于公平责任原则的分析 | 第15-16页 |
3.3 《侵权责任法》第 87 条规定的归责原则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3.3.1 该条规定的归责原则游离于现有的归责原则体系之外 | 第16-17页 |
3.3.2 该条规定的“补偿”责任承担方式与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定性不相匹配 | 第17页 |
3.3.3 该条规定不明抛掷物和不明坠落物适用相同归责原则的不合理性 | 第17-19页 |
4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责任主体的选择 | 第19-23页 |
4.1 《侵权责任法》第 87 条规定的责任主体分析 | 第19-20页 |
4.1.1 物业管理公司是否属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 | 第19页 |
4.1.2 物业管理公司承担部分责任的合理性分析 | 第19-20页 |
4.2 将住户作为责任主体的分析 | 第20-23页 |
4.2.1 住户作为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方式选择 | 第20-22页 |
4.2.2 住户作为责任主体在程序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2-23页 |
5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法律救济的完善 | 第23-27页 |
5.1 《侵权责任法》第 87 条的立法意义 | 第23页 |
5.2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法律救济的完善 | 第23-26页 |
5.2.1 完善相关理论、配套制度和司法解释 | 第23-24页 |
5.2.2 完善相应的诉讼制度 | 第24-26页 |
5.3 对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救济途径的几点建议 | 第26-27页 |
6 结论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