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页 |
1.5 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文化 | 第17页 |
2.1.2 民俗文化 | 第17-18页 |
2.1.3 城市文化 | 第18-19页 |
2.1.4 城市主题文化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2.1 城市主题文化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2 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2.2.3 城市形象定位 | 第21-22页 |
2.2.4 城市形象的主题文化定位 | 第22-23页 |
2.2.5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的提出 | 第24-38页 |
3.1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概述 | 第24-30页 |
3.1.1 龙井市自然地理环境 | 第24-26页 |
3.1.2 龙井市历史环境 | 第26-28页 |
3.1.3 龙井市经济发展环境 | 第28-29页 |
3.1.4 龙井市城市建设环境 | 第29-30页 |
3.2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条件分析 | 第30-34页 |
3.2.1 朝鲜族民俗文化厚重,特色鲜明 | 第31-32页 |
3.2.2 地处东北亚金三角腹地——区位优势突出 | 第32-33页 |
3.2.3 优惠政策集中,发展机遇良好 | 第33页 |
3.2.4 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吸引力 | 第33-34页 |
3.3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战略意义 | 第34-38页 |
3.3.1 抢救、挖掘、传承、保护朝鲜族民俗文化 | 第34-35页 |
3.3.2 明晰文化、文化产品关系,提升民俗文化产品层次 | 第35-36页 |
3.3.3 保护、培养民族民俗文化人才 | 第36-37页 |
3.3.4 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延边地区知名度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 第38-43页 |
4.1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现状 | 第38-39页 |
4.2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问题 | 第39-43页 |
4.2.1 城市建设特色不突出 | 第39-40页 |
4.2.2 城市形象设计不明确,宣传力度不够 | 第40页 |
4.2.3 城市文化竞争力不强 | 第40-41页 |
4.2.4 城市文化建设人才严重缺失 | 第41页 |
4.2.5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 第41-43页 |
第五章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建议 | 第43-51页 |
5.1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原则 | 第43-45页 |
5.1.1 保护优先原则 | 第43页 |
5.1.2 重点突出原则 | 第43-44页 |
5.1.3 逐步推进原则 | 第44页 |
5.1.4 多元复合原则 | 第44-45页 |
5.2 龙井市主题文化城建设的建议 | 第45-51页 |
5.2.1 明确城市形象,规划城区建设 | 第45-46页 |
5.2.2 促进电子商务,加强网络营销 | 第46-47页 |
5.2.3 壮大民俗文化产业,利用朝鲜族村落,建立产业体系 | 第47-48页 |
5.2.4 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储备文化建设人才 | 第48-49页 |
5.2.5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科学发展,健全管理体制 | 第49页 |
5.2.6 开发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旅游产品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