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曹妃甸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理论概述第19-25页
    2.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本涵义第19-22页
        2.1.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定义第19-20页
        2.1.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类型第20-22页
    2.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2.2.1 生态系统理论第22-23页
        2.2.2 循环经济理论第23页
        2.2.3 系统工程理论第23-24页
        2.2.4 生物多样性理论第24-25页
第3章 曹妃甸工业园区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5-36页
    3.1 区域自然环境状况第25页
    3.2 曹妃甸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第25-26页
    3.3 曹妃甸工业区建设进展情况第26-29页
        3.3.1 基础设施建设第27-28页
        3.3.2 在建工业项目第28-29页
    3.4 曹妃甸工业园循环经济建设的动因分析第29-32页
        3.4.1 外部动因第29-31页
        3.4.2 内部动因第31-32页
    3.5 曹妃甸工业园循环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第32-36页
        3.5.1 法律和法规制定滞后第32-33页
        3.5.2 非正式制度缺失第33-34页
        3.5.3 工业园区的规划滞后第34页
        3.5.4 园区内环境管理落后第34页
        3.5.5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34-35页
        3.5.6 观念落后以及资金不足第35页
        3.5.7 缺乏最新的生态技术第35-36页
第4章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实践分析及经验借鉴第36-44页
    4.1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本实践第36-40页
        4.1.1 美国基本实践第36-37页
        4.1.2 德国基本实践第37-38页
        4.1.3 日本基本实践第38-40页
    4.2 国内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本实践第40-41页
        4.2.1 上海工业园区基本实践第40页
        4.2.2 杭州工业园区基本实践第40页
        4.2.3 大连工业园区基本实践第40-41页
    4.3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经验借鉴第41-44页
        4.3.1 建立再生资源产业的管理体系第41页
        4.3.2 整顿和规范废旧物资的回收体系第41-42页
        4.3.3 与上下游企业结成紧密联盟第42页
        4.3.4 通过政府支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第42-44页
第5章 曹妃甸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及保障策略第44-60页
    5.1 曹妃甸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的3R原则第44-45页
        5.1.1 减量化(reduce)原则第44页
        5.1.2 再使用(reuse)原则第44-45页
        5.1.3 再循环(recycle)原则第45页
    5.2 曹妃甸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目标第45-47页
        5.2.1 产业结构方面第45-46页
        5.2.2 技术结构方面第46页
        5.2.3 清洁生产方面第46-47页
        5.2.4 科学技术方面第47页
    5.3 曹妃甸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第47-54页
        5.3.1 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第47-49页
        5.3.2 企业之间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第49-53页
        5.3.3 区域层面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第53-54页
    5.4 曹妃甸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第54-60页
        5.4.1 政府方面第54-57页
        5.4.2 园区方面第57-58页
        5.4.3 企业方面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F汽车公司低碳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基于设备综合效率的汽配企业节能降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