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绪论 | 第9-27页 |
| 1.1 水体富营养化 | 第9-11页 |
| 1.1.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 第9-10页 |
| 1.1.2 含磷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 第10页 |
| 1.1.3 磷资源及其回收潜能 | 第10-11页 |
| 1.2 磷污染控制方法 | 第11-20页 |
| 1.2.1 物化法除磷 | 第11-13页 |
| 1.2.2 生物法除磷机理与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 1.2.3 化学-生物联合法除磷 | 第19-20页 |
| 1.3 侧流除磷工艺 | 第20-24页 |
| 1.3.1. PhoStrip 侧流除磷工艺 | 第21-22页 |
| 1.3.2. BCFS 工艺 | 第22-23页 |
| 1.3.3. 活性污泥外循环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 第23-24页 |
| 1.4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 1.4.1 课题来源 | 第24-25页 |
|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2 试验方法及装置 | 第27-35页 |
| 2.1 反应装置及其运行 | 第27-29页 |
| 2.1.1 反应装置及运行参数 | 第27-28页 |
| 2.1.2 试验运行方式 | 第28页 |
| 2.1.3 试验用水水质 | 第28-29页 |
| 2.2 监测项目与方法 | 第29-31页 |
| 2.2.1 常规监测方法 | 第29页 |
| 2.2.2 其他检测方法 | 第29-31页 |
| 2.3 样品采集 | 第31页 |
| 2.4 活性污泥的培养 | 第31-32页 |
| 2.5 A/O 连续流运行中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2-33页 |
| 2.6 侧流比的选择 | 第33-35页 |
| 3.乙酸钠基质下的侧流化学磷剥夺对主流 AO 连续流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 第35-41页 |
| 3.1 系统除磷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 3.2 对系统有机物去除性能的分析 | 第36页 |
| 3.3 系统除磷潜能分析 | 第36-37页 |
| 3.4 对活性污泥系统沉降性能和污泥含磷率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 4.人工模拟生活污水侧流化学磷剥夺对 AO 连续流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 第41-51页 |
| 4.1 系统除磷性能分析 | 第41-43页 |
| 4.1.1 侧流前后除磷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 4.1.2 侧流 43d 后厌氧释磷受阻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42-43页 |
| 4.2 系统对有机物去除性能的分析 | 第43页 |
| 4.3 侧流化学磷剥夺部分的运行对系统活性污泥理化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3-45页 |
| 4.3.1 对主流 AO 系统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 4.3.2. 对活性污泥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45页 |
| 4.4 系统磷回收能力分析 | 第45-46页 |
| 4.5 侧流化学磷剥夺对生物除磷过程的影响 | 第46-49页 |
| 4.5.1 对活性污泥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能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5.2 对除磷过程中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 第47-4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5.结论 | 第51-52页 |
| 建议与意见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