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江河入海径流量变化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径流系数、产水系数和产水模数特征研究 | 第16-18页 |
1.2.3 全球陆地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2-23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38页 |
2.1 流域选取 | 第23-24页 |
2.2 基本特征 | 第24-38页 |
2.2.1 亚洲 | 第24-28页 |
2.2.2 非洲 | 第28-30页 |
2.2.3 北美洲 | 第30-33页 |
2.2.4 南美洲 | 第33-34页 |
2.2.5 欧洲 | 第34-36页 |
2.2.6 大洋洲 | 第36-38页 |
第3章 全球典型江河入海径流量变化规律及归因分析 | 第38-62页 |
3.1 数据准备与方法 | 第38-43页 |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8-40页 |
3.1.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0-43页 |
3.2 入海径流量变化规律 | 第43-53页 |
3.2.1 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43-48页 |
3.2.2 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 | 第48-53页 |
3.3 入海径流量变化归因分析 | 第53-59页 |
3.3.1 影响径流量变化的各因素弹性系数及贡献率分析 | 第53-55页 |
3.3.2 径流量趋势变化归因分析 | 第55-59页 |
3.4 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典型区产水系数、产水模数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 第62-86页 |
4.1 数据准备与处理 | 第62-68页 |
4.1.1 数据准备 | 第62-67页 |
4.1.2 处理方法 | 第67-68页 |
4.2 黄淮海流域产水系数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68-81页 |
4.2.1 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68-76页 |
4.2.2 空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76-81页 |
4.3 长江流域产水模数演变特征 | 第81-84页 |
4.3.1 时间变化特征 | 第81-82页 |
4.3.2 空间变化特征 | 第82-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全球陆地径流量演变规律分析 | 第86-100页 |
5.1 数据准备与处理 | 第86-88页 |
5.2 各大洲陆地径流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88-92页 |
5.2.1 趋势性 | 第88-90页 |
5.2.2 突变性 | 第90-92页 |
5.3 各纬度带陆地径流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92-95页 |
5.3.1 趋势性 | 第92-94页 |
5.3.2 突变性 | 第94-95页 |
5.4 全球陆地径流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95-99页 |
5.4.1 时间变化规律 | 第95-96页 |
5.4.2 空间分布规律 | 第96-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0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 第112-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