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离子液体简介 | 第14-19页 |
1.2.1 离子液体的定义及结构 | 第15-16页 |
1.2.2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6页 |
1.2.3 离子液体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1 电化学领域 | 第17页 |
1.2.3.2 生物质领域 | 第17-18页 |
1.2.3.3 气体吸附与分离领域 | 第18页 |
1.2.3.4 有机合成与催化领域 | 第18-19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23-30页 |
2.1 量子化学计算 | 第23-24页 |
2.2 薛定谔方程 | 第24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4-26页 |
2.4 基组 | 第26-27页 |
2.5 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 | 第27页 |
2.6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正常与非正常的氮杂环卡宾—二氧化碳加成产物在咪唑离子液体与二氧化碳反应中生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30-50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30-32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3.3.1 咪唑阳离子和[C_2C_1Im][OAc]离子对团簇的结构 | 第32-34页 |
3.3.2 孤立的[C_2C_1Im][OAc]离子对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第34-37页 |
3.3.3 第二对[C_2C_1Im][OAc]离子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7-41页 |
3.3.4 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第四章 咪唑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苯并噻唑的理论研究 | 第50-68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50-52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4.3.1 中间体FOS生成的机理 | 第52-59页 |
4.3.1.1 无催化剂时的反应机理 | 第52-53页 |
4.3.1.2 咪唑醋酸根离子液体参与的反应机理 | 第53-59页 |
(一) 四元环机理 | 第53-55页 |
(二) 五元环机理 | 第55-56页 |
(三) S_N2机理 | 第56-59页 |
4.3.2 苯并噻唑的生成机理 | 第59-60页 |
4.3.3 取代基效应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