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可能创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1 农村电子商务 | 第16-17页 |
2.2 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与要素 | 第17页 |
2.3 农村电子商务的功能 | 第17-18页 |
2.4 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功能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 第19-26页 |
3.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19-20页 |
3.2 农村电子商务营业额已居全国前列 | 第20-21页 |
3.3 推动以精准农业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已形成体系 | 第21-23页 |
3.4 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基本建立 | 第23页 |
3.5 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 第23-26页 |
3.5.1 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较广 | 第23-24页 |
3.5.2 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比较健全 | 第24-25页 |
3.5.3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已基本建立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4.1 农村电子商务经营盈利水平不高 | 第26-27页 |
4.2 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 第27-28页 |
4.2.1 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专业化水平较低 | 第27页 |
4.2.2 农村物流诚信互联网化体系不健全 | 第27-28页 |
4.2.3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 第28页 |
4.3 农业信息推广人才缺失 | 第28-30页 |
4.3.1 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人才较少 | 第28页 |
4.3.2 从事互联网农业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 第28-30页 |
4.3.3 经营主体范围狭窄 | 第30页 |
4.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及精准农业利用率不高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5.1 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需要完善 | 第31-32页 |
5.2 农村电子商务配套环境制约其发展 | 第32-34页 |
5.3 政府推介渠道有限,品牌效益水平不高 | 第34页 |
5.4 农村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吸引乏力 | 第34页 |
5.5 农产品自身因素制约发展 | 第34-36页 |
第六章 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 第36-42页 |
6.1 推进标准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 | 第36-37页 |
6.2 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第37页 |
6.3 加强互联网在农业中应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37-39页 |
6.3.1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建设与吸引 | 第37-38页 |
6.3.2 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 第38页 |
6.3.3 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电商意识 | 第38-39页 |
6.3.4 加强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 | 第39页 |
6.4 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效应 | 第39-41页 |
6.4.1 用互联网思维深度改造传统农业 | 第39页 |
6.4.2 对传统农业生产环节的改造 | 第39-40页 |
6.4.3 成功融合互联网的农业企业应当注重宣传和带动 | 第40-41页 |
6.5 加强精准农业发展 | 第41-42页 |
6.5.1 政府牵头完善精准农业发展基础设施 | 第41页 |
6.5.2 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 | 第41页 |
6.5.3 吸引单个农民加入扩大精准农业推广范围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