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出版事业论文--各类型出版物编辑出版论文--工具书编辑出版论文

知识社会史视角下的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缘起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4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关键概念说明第15-18页
        1.4.1 工具书第15-16页
        1.4.2 知识社会史第16-18页
2 时间脉络:历史变迁中的工具书出版第18-28页
    2.1 古代工具书出版概况第18-21页
    2.2 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概况第21-25页
        2.2.1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时间分布第21-23页
        2.2.2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类型分布第23-24页
        2.2.3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机构分布第24-25页
    2.3 从古代工具书到民国工具书的承袭与断裂第25-28页
3 需求逻辑:民国时期工具书大量出版的动因第28-39页
    3.1 读者的知识需求第28-31页
        3.1.1 印刷物大量生产背景下的知识管理需要第28-29页
        3.1.2 满足个人发展的知识应用需要第29-31页
    3.2 民营出版机构的商业驱动第31-35页
        3.2.1 民国时期出版工具书的民营出版机构数量统计第31-32页
        3.2.2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销售情况考量第32-35页
    3.3 政府和学术机关的自我发展需求第35-39页
        3.3.1 政府编纂工具书以满足自身需要第36页
        3.3.2 学术机关编纂工具书以有益学术第36-39页
4 生产生态:民国时期工具书编纂者及其工作方法第39-47页
    4.1 作为编纂者的民国知识分子第39-43页
        4.1.1 处于东西文化交汇点的民国知识分子第39-40页
        4.1.2 工具书编纂者的工作日常第40-43页
    4.2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和检索方法第43-47页
5 话语空间:民国时期工具书编纂者、出版者与读者的话语互动第47-56页
    5.1 社会对工具书的话语转变第47-49页
    5.2 编纂者与出版者对工具书的价值建构第49-52页
    5.3 读者对工具书的质疑与信任第52-56页
结语第56-58页
不足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 民国时期出版的工具书一览表第63-94页
致谢第94-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生产与传播--跨国学术出版集团角色定位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文化的商业:德国实体书店发展战略研究--以Thalia书店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