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近现代以来油画风格的转变 | 第20-24页 |
2.1 民国时期 | 第20-21页 |
2.2 建国初至文革期间 | 第21-22页 |
2.3 改革开放以后 | 第22-24页 |
3 当代中国油画多元化的发展 | 第24-32页 |
3.1 社会思想观念逐步变化 | 第24-28页 |
3.2 不断完善艺术多元化进程 | 第28-29页 |
3.3 精神性与审美性的进一步表现 | 第29-30页 |
3.4 当代油画的发展把握时代意义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曾梵志油画艺术风格阶段性变化分析 | 第32-40页 |
4.1 早期—受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 中期—《面具》系列的隐喻与对抽象艺术的借鉴 | 第34-37页 |
4.3 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结构语言的借鉴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5 曾梵志油画中绘画语言要素及艺术形式的表达 | 第40-48页 |
5.1 画面传达变幻无穷的境界 | 第40-41页 |
5.2 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揭示人性本质 | 第41-43页 |
5.3 创作是对灵感的潜意识回应 | 第43-44页 |
5.4 从画圈到大胆率真的乱笔表现 | 第44-4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6 由“曾梵志热”引发的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思考 | 第48-59页 |
6.1 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现状总述 | 第48-49页 |
6.2 中国当代油画多元化发展形成因素 | 第49-56页 |
6.3 油画当代性与油画民族性折射多元化发展 | 第56-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7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