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2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20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0-22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4页
        1.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第24-25页
        1.4.1 主要创新点第24页
        1.4.2 难点第24-25页
2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第25-31页
    2.1 区域空间结构第25-28页
        2.1.1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第25页
        2.1.2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第25页
        2.1.3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第25-27页
        2.1.4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第27-28页
    2.2 乡村空间结构第28-31页
        2.2.1 乡村空间结构的概念第28页
        2.2.2 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第28-29页
        2.2.3 乡村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第29-30页
        2.2.4 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第30-31页
3 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现状第31-44页
    3.1 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演化历史第31-32页
        3.1.1 先秦时期第31页
        3.1.2 秦汉时期第31页
        3.1.3 唐至建国前第31-32页
        3.1.4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第32页
        3.1.5 改革开放后第32页
    3.2 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现状第32-35页
        3.2.1 乡村空间分布第32-33页
        3.2.2 乡村空间结构类型第33页
        3.2.3 乡村空间规模第33-34页
        3.2.4 乡村空间产业结构第34-35页
    3.3 城镇化对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分析第35-38页
        3.3.1 城市用地扩张第35页
        3.3.2 城乡人口流动第35-36页
        3.3.3 产业结构变动第36-37页
        3.3.4 基础设施建设第37页
        3.3.5 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第37-38页
    3.4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演化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3.4.1 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第38-39页
        3.4.2 产业发展水平低第39页
        3.4.3 乡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第39-40页
        3.4.4 村庄空心化与老龄化第40页
        3.4.5 村庄建设分散无序第40-41页
    3.5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第41-44页
        3.5.1 靠近小城镇的村庄第42页
        3.5.2 中等距离的村庄第42-43页
        3.5.3 远离小城镇的村庄第43-44页
4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优化模型构建第44-58页
    4.1 乡村空间的三大行为主体第44-45页
        4.1.1 村镇居民第44页
        4.1.2 村镇企业第44-45页
        4.1.3 地方政府第45页
    4.2 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分析第45-48页
        4.2.1 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的向心力分析第46-47页
        4.2.2 乡村空间结构演化的离心力分析第47-48页
    4.3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结构优化模型构建第48-58页
        4.3.1 近距离村庄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第49-51页
        4.3.2 中等距离村庄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第51-53页
        4.3.3 远距离村庄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第53-54页
        4.3.4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空间的层级结构第54-58页
5 优化乡村空间结构的建议第58-62页
    5.1 建立统一的乡村空间结构综合规划体系第58-59页
        5.1.1 村镇体系规划第58页
        5.1.2 村庄体系规划第58-59页
        5.1.3 村庄布点规划第59页
    5.2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第59页
    5.3 加大中心村庄建设力度第59-60页
    5.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60-61页
    5.5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61-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蝴蝶形钢板墙—自复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下一篇:空间网架结构新型支座节点的理论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