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超高层建筑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 | 第15-16页 |
1.5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16-17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例工程背景 | 第19-32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9-20页 |
2.2 主要设计依据和地质条件 | 第20-22页 |
2.3 结构选型对比 | 第22-29页 |
2.3.1 结构体系比选 | 第23-24页 |
2.3.2 结构方案对比 | 第24-26页 |
2.3.3 主要设计参数对比 | 第26-27页 |
2.3.4 小结 | 第27-29页 |
2.4 结构布置 | 第29-30页 |
2.5 主要结构材料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 | 第32-48页 |
3.1 结构模型及主要分析参数确定 | 第32页 |
3.2 小震反应谱分析 | 第32-41页 |
3.2.1 主要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3.2.2 反应谱分析结果汇总 | 第39-41页 |
3.3 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 第41-46页 |
3.3.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1-43页 |
3.3.2 规范谱与反应谱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3.3.3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 | 第48-79页 |
4.1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8-58页 |
4.1.1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概述 | 第48-49页 |
4.1.2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方法 | 第49-52页 |
4.1.3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结果 | 第52-57页 |
4.1.4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 第57-58页 |
4.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8-64页 |
4.2.1 SAUSAGE软件简介 | 第59页 |
4.2.2 显式时程分析算法 | 第59-60页 |
4.2.3 结构模型 | 第60-61页 |
4.2.4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61页 |
4.2.5 钢材应力应变关系 | 第61-62页 |
4.2.6 分析步骤 | 第62页 |
4.2.7 地震波的选取 | 第62-64页 |
4.3 结构弹塑性分析结果汇总 | 第64-75页 |
4.3.1 周期与质量对比 | 第64页 |
4.3.2 基底剪力对比 | 第64-65页 |
4.3.3 三组地震波在X+0.85Y工况下的曲线对比 | 第65-73页 |
4.3.4 楼板损伤 | 第73-74页 |
4.3.5 剪力墙损伤 | 第74-75页 |
4.3.6 框架损伤 | 第75页 |
4.4 弹塑性时程分析结论 | 第75-76页 |
4.5 抗震性能的优化措施和综合评价 | 第76-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页 |
5.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 | 第87-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