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琥珀酸简介 | 第9页 |
| ·琥珀酸的应用 | 第9-11页 |
| ·琥珀酸的生产方法 | 第11页 |
| ·化学法合成琥珀酸 | 第11页 |
| ·发酵法生产琥珀酸 | 第11页 |
| ·国内外琥珀酸发酵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 第12-14页 |
| ·产琥珀酸厌氧螺菌(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 | 第14-15页 |
| ·产琥珀酸曼氏杆菌(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 MBEL55E) | 第15页 |
|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产琥珀酸菌株的筛选 | 第18-28页 |
| ·前言 | 第18-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19-21页 |
| ·菌种来源 | 第21页 |
| ·玉米芯水解液的制备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页 |
| ·筛选步骤 | 第21-22页 |
| ·筛选方法 | 第22页 |
| ·样品的处理 | 第22页 |
| ·TLC点样初筛 | 第22-23页 |
| ·HPLC法确定复筛结果 | 第23-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 ·水解液的成分 | 第25页 |
| ·富集培养与纯种分离 | 第25-26页 |
| ·TLC(薄层色谱法)初筛 | 第26页 |
|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条件研究 | 第28-38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28页 |
| ·菌种 | 第28页 |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 ·培养方法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 ·不同氮源对琥珀酸发酵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pH调节剂对琥珀酸发酵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响应面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 | 第3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遗传操作系统构建的探索 | 第38-59页 |
| ·前言 | 第38-42页 |
| ·产琥珀酸菌的复制型质粒 | 第38-41页 |
| ·产琥珀酸菌的基因敲除 | 第41-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 ·菌种和质粒 | 第42-43页 |
| ·培养基与抗生素 | 第43-44页 |
| ·引物 | 第44-45页 |
|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 ·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45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45-46页 |
| ·质粒提取方法 | 第46-47页 |
| ·酶切反应及连接反应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 ·pta基因的PCR扩增 | 第47-48页 |
| ·氨苄抗性自杀质粒 | 第48-49页 |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启动子PpckA表达氨苄抗性基因的自杀质粒 | 第49-50页 |
| ·卡那霉素或氯霉素抗性自杀质粒 | 第50-53页 |
| ·复制型质粒的构建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