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5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5.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1.5.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1.5.3 对现有研究的评论 | 第17-18页 |
第2章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第18-25页 |
2.1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2.2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2.2.1 房地产发展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 | 第22页 |
2.2.2 房地产宏观调控——优化房地产资源配置的需要 | 第22-23页 |
2.2.3 房地产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 第23页 |
2.2.4 房地产宏观调控——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演变梳理 | 第25-31页 |
3.1 政府主导时期(1998 年以前) | 第25-26页 |
3.1.1 主要调控内容 | 第25-26页 |
3.1.2 调控效果 | 第26页 |
3.2 平稳发展时期(1998-2002 年) | 第26-27页 |
3.2.1 主要调控内容 | 第26-27页 |
3.2.2 调控效果 | 第27页 |
3.3 深度调控时期(2003-至今) | 第27-30页 |
3.3.1 主要调控内容 | 第27-29页 |
3.3.2 调控效果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于利益主体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失效分析 | 第31-46页 |
4.1 相关利益主体 | 第31-33页 |
4.1.1 中央政府 | 第31页 |
4.1.2 地方政府 | 第31-32页 |
4.1.3 开发商 | 第32页 |
4.1.4 社会大众 | 第32-33页 |
4.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3-38页 |
4.2.1 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 第33页 |
4.2.2 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失效 | 第33-35页 |
4.2.3 模型分析 | 第35-38页 |
4.3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寻租合谋关系分析 | 第38-42页 |
4.3.1 政治俘获关系的形成 | 第38-39页 |
4.3.2 寻租合谋导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失效 | 第39-41页 |
4.3.3 模型分析 | 第41-42页 |
4.4 社会大众的非理性预期行为分析 | 第42-45页 |
4.4.1 基于非理性预期的社会大众行为选择 | 第42-43页 |
4.4.2 社会大众非理性行为导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失效 | 第43页 |
4.4.3 模型分析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引导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6-53页 |
5.1 国外房地产调控的启示 | 第46-47页 |
5.2 针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失效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5.2.1 从契约治理角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管理 | 第47-49页 |
5.2.2 从规避政府俘获角度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管 | 第49-51页 |
5.2.3 从预防非理性预期角度加强对社会大众投资消费的引导 | 第51-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