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失地之后:征地事件中农民“集体行动”探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7-14页
 一、文献综述第7-10页
  (一) 国外主要的"集体行动"理论第7-9页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研究框架与分析视角第10-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对象第11-12页
  (三) 研究视角与框架第12-14页
第一章 农民"集体行动":发生、特质与影响第14-23页
 一、政治资源错配:"对抗性"行为的选择第14-18页
  (一) 农民的生存困境与利益诉求第14-15页
  (二) "对抗性"行为的出现第15-17页
  (三) 国内农民"集体行动"的现状第17-18页
 二、农民"集体行动"的性质第18-20页
  (一) 农民"集体行动"的特征第18-19页
  (二) "集体行动"的非组织性及时空选择第19-20页
 三、农民"集体行动"的影响第20-23页
  (一) "集体行动"的消极影响第20-21页
  (二) "集体行动"的积极功能第21-23页
第二章 "集体行动"中的对立性:深层结构的溯源第23-39页
 一、回到"征地"现场:农民维权困境的案例第23-27页
  (一) 案例1及其评述:河北定州暴力征地案第23-25页
  (二)、案例2及其评述:陕西周至违法征地案第25-27页
 二、结构视角中的政府和农民第27-31页
  (一) 从封闭到开放:政治机会结构第27-28页
  (二) 从中央到地方:唯GDP论中的"三农政策"第28-29页
  (三) 社会分化:群体边界的厘定逻辑第29-31页
 三、利益博弈中的农民困境第31-34页
  (一) 土地的价值与功能第31-32页
  (二) 农村土地的权益关系第32-33页
  (三) 现代化语境下的失地农民第33-34页
 四、"集体行动"中的关键要素:对立属性第34-39页
  (一) 农民维护权益的策略选择第34-35页
  (二) 农民关于土地权益的正义观第35-36页
  (三) 土地制度与涉地法律的缺陷第36-39页
第三章 应对"集体行动":以对立属性为中心的思考第39-49页
 一、农民"集体行动"的发展趋势第39-42页
  (一) "集体行动"的关键变量第39-40页
  (二) 强制衰退及可能恶化的后果第40-41页
  (三) 常态化和制度化第41-42页
 二、应对"集体行动"的策略第42-49页
  (一) 科学的危机管理与制度建设第42-43页
  (二) 构建核心话语,提高社会认同第43-44页
  (三) 改进权益协调机制和土地征收制度第44-46页
  (四) 构建"三农"政策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46-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注释第50-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产品标志验证与消费者信任度之相关性研究--以台湾地区的农产品标志验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