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反刍、负性认知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反刍的认知催化模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10页
1 前言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目的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4页
    2.1 反刍的理论和概念第12-15页
        2.1.1 反刍的理论和概念第12-14页
        2.1.2 反刍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第14-15页
    2.2 反刍的分类和测量第15-17页
        2.2.1 反刍的分类第15-16页
        2.2.2 反刍的测量第16-17页
    2.3 负性认知第17-18页
        2.3.1 负性认知的概念第17页
        2.3.2 负性认知和反刍概念的区别第17-18页
        2.3.3 负性认知的测量第18页
    2.4 反刍相关研究回顾第18-21页
        2.4.1 反刍与性别的关系第18页
        2.4.2 反刍与消极情绪的关系第18-20页
        2.4.3 反刍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第20-21页
    2.5 反刍的认知催化模型第21-22页
        2.5.1 自传体记忆和抑郁的关系第21页
        2.5.2 消极归因风格和抑郁的关系第21-22页
        2.5.3 反刍和负性认知的关系第22页
    2.6 问题提出第22-24页
3 研究一:状态反刍与负性认知水平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24-34页
    3.1 研究目的第24页
    3.2 研究假设第24页
    3.3 研究方法第24-28页
        3.3.1 被试第24页
        3.3.2 研究工具第24-27页
        3.3.3 研究设计第27页
        3.3.4 研究程序第27-28页
    3.4 研究结果第28-31页
        3.4.1 统计方法第28页
        3.4.2 量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第28-29页
        3.4.3 情绪诱导的有效性检验第29-30页
        3.4.4 反刍和分心实验条件的基线水平检验第30页
        3.4.5 不同实验操作(反刍/分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30页
        3.4.6 反刍和负性认知水平对抑郁情绪变化的影响第30-31页
    3.5 讨论第31-34页
        3.5.1 反刍与分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31-32页
        3.5.2 反刍与自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32页
        3.5.3 反刍与功能失调态度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32-33页
        3.5.4 反刍与归因风格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33-34页
4 研究二:特质反刍与负性认知水平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34-42页
    4.1 研究目的第34页
    4.2 研究假设第34页
    4.3 研究设计第34页
    4.4 研究方法第34-36页
        4.4.1 被试第34页
        4.4.2 研究工具第34-35页
        4.4.3 研究程序第35-36页
    4.5 研究结果第36-40页
        4.5.1 量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第36-37页
        4.5.2 反刍和负性认知水平的交互作用第37-40页
    4.6 讨论第40-42页
        4.6.1 反刍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40页
        4.6.2 反刍与功能失调态度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40-41页
        4.6.3 反刍与归因风格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第41-42页
5 总讨论第42-44页
    5.1 研究的总结论第42页
    5.2 研究的意义与启示第42-43页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第48-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