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证人与证人资格的基本理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证人的含义 | 第9-12页 |
一、英美法系对证人的认识 | 第9-10页 |
二、大陆法系对证人的认识 | 第10页 |
三、两大法系中证人概念的比较 | 第10-11页 |
四、我国对证人的认识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证人资格认定 | 第12-16页 |
一、英美法系对证人资格的规定 | 第12-13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对证人资格的规定 | 第13-14页 |
三、各国对证人资格规定的共同内容与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四、我国对证人资格的规定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影响证人资格的因素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影响证人资格的自然因素 | 第16-20页 |
一、生理机能 | 第16-18页 |
二、儿童 | 第18-19页 |
三、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影响证人资格的社会因素:利害关系 | 第20-23页 |
一、当事人 | 第20-21页 |
二、同案被告人 | 第21-22页 |
三、配偶、近亲属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影响证人资格的社会因素:职务关系及其它因素 | 第23-27页 |
一、法官 | 第23-24页 |
二、警察 | 第24-25页 |
三、律师 | 第25页 |
四、公务人员 | 第25-26页 |
五、品格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证人资格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 第27-33页 |
第一节 我国证人资格立法规定的缺陷 | 第27-29页 |
一、没有明确证人的范围 | 第27页 |
二、没有明确证人知悉案情的途径 | 第27-28页 |
三、关于证人作证能力的规定过于笼统,操作困难 | 第28-29页 |
四、证人资格与证人义务相混淆 | 第29页 |
第二节 对完善我国证人资格规则的建议 | 第29-33页 |
一、科学合理地界定证人的范围 | 第29-30页 |
二、建立我国证人拒证特免权制度 | 第30-31页 |
三、建立证人宣誓制度 | 第31页 |
四、完善证人资格审查程序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