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钢骨混凝土结构特点及工程应用 | 第11-14页 |
1.2.1 引言 | 第11-12页 |
1.2.2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3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 | 第13-14页 |
1.3 钢骨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钢骨混凝土结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钢骨混凝土结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结构弹塑性分析理论 | 第17-41页 |
2.1 概述 | 第17-18页 |
2.2 框架结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 | 第18-28页 |
2.2.1 恢复力模型概述 | 第18-21页 |
2.2.2 基于构件的模型 | 第21-22页 |
2.2.3 基于截面的模型 | 第22-25页 |
2.2.4 基于材料的模型 | 第25-28页 |
2.3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28-31页 |
2.3.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提出与发展 | 第28-29页 |
2.3.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2.3.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 第30页 |
2.3.4 常见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4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31-35页 |
2.4.1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2.4.2 弹塑性时程分析输入地震波的选择 | 第33页 |
2.4.3 地震动强度指标 | 第33-35页 |
2.5 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35-39页 |
2.5.1 工程概况 | 第35-36页 |
2.5.2 内配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柱截面模型 | 第36-38页 |
2.5.3 H型钢梁截面模型 | 第38-39页 |
2.5.4 计算分析模型的选取 | 第39页 |
2.5.5 节点和楼板的处理 | 第39页 |
2.5.6 塑性铰的设置 | 第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内配圆钢管的高层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1-48页 |
3.1 侧向加载模式 | 第41页 |
3.2 能力谱分析 | 第41-44页 |
3.3 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分析 | 第44-46页 |
3.4 塑性铰发展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内配圆钢管的高层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48-61页 |
4.1 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48-51页 |
4.2 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 | 第51-53页 |
4.2.1 结构变形分析 | 第51-52页 |
4.2.2 结构内力分析 | 第52-53页 |
4.3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3-59页 |
4.3.1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53-55页 |
4.3.2 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结构变形分析 | 第55-58页 |
4.3.3 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塑性铰的发展情况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