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水库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水动力模拟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2.2 水质模拟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2.3 突发环境事件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区域概况与风险源识别 | 第22-28页 |
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第22-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1.2 气象水文 | 第22-23页 |
2.1.3 地形特征 | 第23页 |
2.1.4 水库建设 | 第23页 |
2.2 突发水环境事件 | 第23-26页 |
2.2.1 突发水污染事件特点 | 第23-24页 |
2.2.2 突发水污染事件危害 | 第24-25页 |
2.2.3 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 | 第25页 |
2.2.4 突发环境事件分类 | 第25-26页 |
2.3 汾河水库风险源识别 | 第26-28页 |
2.3.1 固定风险源识别 | 第26页 |
2.3.2 移动风险源识别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水库水动力及水质研究的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3.1 水库水流特性概述 | 第28页 |
3.2 水库水流运动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3.2.1 水流运动的三维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3.2.2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2.4 物质输移扩散三维模型 | 第30页 |
3.2.5 物质输移扩散二维模型 | 第30页 |
3.2.6 二维水质数学模型数值求解 | 第30-34页 |
第四章 水库水动力-水质模型 | 第34-40页 |
4.1 水库二维水动力模型建立 | 第34-38页 |
4.1.1 模型假设 | 第34页 |
4.1.2 控制方程 | 第34页 |
4.1.3 模型参数 | 第34-37页 |
4.1.4 定解条件 | 第37-38页 |
4.2 汾河水库二维水质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38页 |
4.2.2 控制方程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汾河水库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 | 第40-76页 |
5.1 汾河水动力模拟 | 第40-53页 |
5.1.1 模拟范围 | 第40页 |
5.1.2 网格系统 | 第40-41页 |
5.1.3 数值地形 | 第41页 |
5.1.4 定解条件 | 第41-48页 |
5.1.5 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48页 |
5.1.6 水动力模拟结果 | 第48-53页 |
5.2 汾河水质突发水污染事件模拟 | 第53-76页 |
5.2.1 范围与网格系统 | 第53页 |
5.2.2 定解条件 | 第53-54页 |
5.2.3 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54页 |
5.2.4 水质模拟结果 | 第54-72页 |
5.2.5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第六章 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影响及控制 | 第76-82页 |
6.1 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影响 | 第76-78页 |
6.2 突发水环境事件的防治 | 第78-8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2-86页 |
7.1 结论 | 第82-85页 |
7.2 讨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