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6-61页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22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22-30页 |
1.2.1 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1.2.2 加强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学校教育的迫切性 | 第25-27页 |
1.2.3 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学校教育的支持模式走向 | 第27-28页 |
1.2.4 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社会适应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 第28-3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30-52页 |
1.3.1 普通儿童亲社会行为相关研究综述 | 第30-47页 |
1.3.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相关研究综述 | 第47-51页 |
1.3.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52页 |
1.4 问题提出 | 第52-54页 |
1.5 研究设计 | 第54-58页 |
1.5.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54-56页 |
1.5.2 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56-58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58-61页 |
1.6.1 理论意义 | 第58-59页 |
1.6.2 实践意义 | 第59-61页 |
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结构与特征研究 | 第61-115页 |
2.1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问卷的编制 | 第61-93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61-62页 |
2.1.2 理论建构 | 第62-64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64-73页 |
2.1.4 研究结果 | 第73-91页 |
2.1.5 讨论与小结 | 第91-93页 |
2.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征研究 | 第93-115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93-96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96-97页 |
2.2.3 研究结果 | 第97-105页 |
2.2.4 讨论与小结 | 第105-115页 |
3 学校生态系统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 | 第115-166页 |
3.1 师生互动子系统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 | 第116-137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116-120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120-122页 |
3.1.3 研究结果 | 第122-131页 |
3.1.4 讨论和小结 | 第131-137页 |
3.2 同伴互动子系统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 | 第137-166页 |
3.2.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137-141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141-158页 |
3.2.3 研究结果 | 第158-161页 |
3.2.4 讨论与小结 | 第161-166页 |
4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 | 第166-18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166-16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67-182页 |
4.2.1 实验设计 | 第167-168页 |
4.2.2 研究被试 | 第168页 |
4.2.3 授课教师 | 第168页 |
4.2.4 研究工具 | 第168-169页 |
4.2.5 研究程序 | 第169-182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182-185页 |
4.3.1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前、中、后测总分差异比较 | 第182页 |
4.3.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不同维度前、中、后测得分差异比较 | 第182-184页 |
4.3.3 不同智力障碍程度儿童亲社会行为前、中、后测得分差异比较 | 第184-185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185-189页 |
4.4.1 综合干预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185-186页 |
4.4.2 综合干预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不同维度的促进效果 | 第186-188页 |
4.4.3 综合干预对不同智力障碍程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效应 | 第188-189页 |
5 综合讨论 | 第189-205页 |
5.1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结构与特征分析 | 第189-196页 |
5.1.1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结构模型建构与验证 | 第189-192页 |
5.1.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典型特征分析 | 第192-196页 |
5.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学校生态影响路径 | 第196-200页 |
5.2.1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学校生态影响模型 | 第196-197页 |
5.2.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学校生态影响路径分析 | 第197-200页 |
5.3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综合干预模式探讨 | 第200-205页 |
5.3.1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综合干预模式建构 | 第200-202页 |
5.3.2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综合干预模式分析 | 第202-205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205-214页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205-206页 |
6.2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 | 第206-211页 |
6.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1-212页 |
6.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212-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34页 |
附录 | 第234-24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48-249页 |
后记 | 第249-2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