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微波凝视关联成像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7-23页 |
1.2.1 微波凝视关联成像随机辐射场构造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2 微波凝视关联成像关联处理算法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3 微波凝视关联成像实验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 论文相关问题聚焦 | 第23-25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5-30页 |
第2章 基于参考通道的幅相及同步误差校正方法研究 | 第30-54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微波凝视关联成像基础 | 第31-33页 |
2.3 包含幅相及同步误差的微波凝视关联成像模型 | 第33页 |
2.4 基于参考通道的幅相及同步误差校正基本方法 | 第33-36页 |
2.5 基于参考通道的幅相及同步误差校正方法优化与讨论 | 第36-43页 |
2.5.1 等效直达系数估计算法 | 第36-38页 |
2.5.2 幅度、相位及同步误差估计 | 第38-42页 |
2.5.3 发射信号参数和参考接收天线位置及指向对误差估计的影响 | 第42-43页 |
2.6 仿真及实测数据结果 | 第43-53页 |
2.6.1 仿真结果 | 第43-50页 |
2.6.2 实测数据验证 | 第50-5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平移运动平台下的关联成像方法研究 | 第54-70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平移运动平台下的关联成像模型 | 第55-59页 |
3.3 平移运动对成像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9-61页 |
3.3.1 平移运动对成像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2 平台速度测量误差对成像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3.4 速度测量误差校正 | 第61-69页 |
3.4.1 速度测量误差校正方法 | 第61-65页 |
3.4.2 速度测量误差校正仿真 | 第65-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窄脉冲关联处理及自适应成像方法研究 | 第70-92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窄脉冲关联处理基本方法 | 第71-73页 |
4.3 基于窄脉冲的自适应成像方法 | 第73-82页 |
4.3.1 基于窄脉冲的自适应成像方法基础 | 第75-76页 |
4.3.2 目标条带的定位 | 第76-77页 |
4.3.3 目标条带内目标区域定位 | 第77-80页 |
4.3.4 目标重建 | 第80-82页 |
4.4 仿真结果及讨论 | 第82-90页 |
4.4.1 目标条带的定位仿真 | 第83-86页 |
4.4.2 目标重建仿真 | 第86-90页 |
4.4.3 性能仿真 | 第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微波大功率变脉冲放大器的研制 | 第92-106页 |
5.1 引言 | 第92页 |
5.2 微波变脉冲功率放大器设计 | 第92-101页 |
5.2.1 组件设计 | 第92-94页 |
5.2.2 高速漏极调制及保护电路设计 | 第94-97页 |
5.2.3 变脉冲放大器设计 | 第97-100页 |
5.2.4 功率分配、合成及散热结构 | 第100-101页 |
5.3 功放组件的测试 | 第101-104页 |
5.3.1 功放组件实物 | 第101-102页 |
5.3.2 功放组件测试 | 第102-10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6-108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