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后世园会现状调查及后续利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全球生态环保意识增强 | 第9页 |
1.1.2 中国国情现状 | 第9-10页 |
1.1.3 世园会的发展 | 第10页 |
1.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概念鉴定 | 第11-12页 |
1.3.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1页 |
1.3.2 研究范畴 | 第11-12页 |
1.3.3 后续利用 | 第12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5.1 整体提高园区实用性 | 第13页 |
1.5.2 促进园林园艺事业发展 | 第13页 |
1.5.3 记录西安世园会会后利用情况 | 第13-14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2 世园会及其后续改造利用研究 | 第15-29页 |
2.1 世园会概述 | 第15-19页 |
2.1.1 世园会起源及发展 | 第15-16页 |
2.1.2 世园会的分类 | 第16页 |
2.1.3 世园会的宗旨 | 第16-17页 |
2.1.4 历届世园会概况 | 第17页 |
2.1.5 世园会的特性 | 第17-19页 |
2.2 国外世园会园区后续改造案例分析 | 第19-24页 |
2.2.1 德国世园会 | 第19-22页 |
2.2.2 荷兰世园会 | 第22-24页 |
2.2.3 日本世园会 | 第24页 |
2.2.4 其他国家 | 第24页 |
2.3 我国世园会园区后续改造案例分析 | 第24-28页 |
2.3.1 1999昆明世园会 | 第24-26页 |
2.3.2 2006沈阳世园会 | 第26-27页 |
2.3.3 2010台北世园会 | 第27-28页 |
2.4 总结 | 第28-29页 |
3 西安世园会规划设计及区域影响 | 第29-43页 |
3.1 展会前期的规划和建设 | 第29-39页 |
3.1.1 园区选址 | 第29-30页 |
3.1.2 园区规划定位及目标 | 第30-33页 |
3.1.3 园区建成状况 | 第33-39页 |
3.2 展间盛况 | 第39-41页 |
3.2.1 展示期间游客量与参与度 | 第39-40页 |
3.2.2 社会评论 | 第40-41页 |
3.3 世园会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1 世园会对西安城市形象的提升 | 第41页 |
3.3.2 世园会对西安经济发展的促进 | 第41-42页 |
3.3.3 世园会对浐灞生态区的影响 | 第42页 |
3.4 后续利用规划 | 第42-43页 |
4 西安世园会会后现状调查研究 | 第43-61页 |
4.1 各类展园及建筑场馆会后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43-52页 |
4.1.1 大师园调查及分析 | 第43-45页 |
4.1.2 省内园调查及分析 | 第45-46页 |
4.1.3 国内园调查及分析 | 第46-47页 |
4.1.4 创意园调查(院校)及分析 | 第47页 |
4.1.5 专业园调查(世界庭院)及分析 | 第47-48页 |
4.1.6 国际展园调查及分析 | 第48-50页 |
4.1.7 标志性建筑调查及分析 | 第50-52页 |
4.2 园区其他方面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52-57页 |
4.2.1 舞台 | 第52-53页 |
4.2.2 五个入口 | 第53-55页 |
4.2.3 基础服务设施 | 第55-56页 |
4.2.4 其他 | 第56-57页 |
4.3 游客量及游客类型分析 | 第57-59页 |
4.4 小结 | 第59-61页 |
5 西安后世园会后续利用研究 | 第61-77页 |
5.1 后续利用一般性研究 | 第61-65页 |
5.1.1 后续利用的普遍性和必要性分析 | 第61-64页 |
5.1.2 后续利用方式分析 | 第64-65页 |
5.2 西安市上位规划 | 第65-69页 |
5.2.1 世园会在上位规划中定位 | 第65-66页 |
5.2.2 园区周边用地分析 | 第66-69页 |
5.3 西安世园会后续利用分析 | 第69-74页 |
5.3.1 基于会后利用的前期策划分析 | 第69-71页 |
5.3.2 可借鉴后续利用方式分析 | 第71-72页 |
5.3.3 景观质量问题分析 | 第72-74页 |
5.4 园区改造具体措施 | 第74-77页 |
5.4.1 绿地改造措施 | 第74-75页 |
5.4.2 建筑场馆及展园的会后利用 | 第75-76页 |
5.4.3 其他方面会后利用 | 第76-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78页 |
6.3 后续利用研究建议 | 第78-79页 |
附录一 | 第79-80页 |
附录二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图目录 | 第85-87页 |
表目录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