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融合路径及其资讯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0-15页 |
1.2.1 关于高校校园媒体的研究具有阶段性 | 第11-13页 |
1.2.2 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学科性显著 | 第13-14页 |
1.2.3 关于校园资讯APP的研究呈现两极化 | 第14-15页 |
1.2.4 问题分析 | 第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SWOT分析 | 第17-29页 |
2.1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优势条件 | 第17-19页 |
2.1.1 传播场域的稳定性 | 第17-18页 |
2.1.2 传播内容的固定性 | 第18-19页 |
2.2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不利因素 | 第19-24页 |
2.2.1 行政管理存在弊端 | 第19-21页 |
2.2.2 运营资本短缺 | 第21-22页 |
2.2.3 全能型人力资源匮乏 | 第22-23页 |
2.2.4 媒介平台迟滞 | 第23-24页 |
2.3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面临的机遇 | 第24-27页 |
2.3.1 时代机遇 | 第24-25页 |
2.3.2 行业机遇 | 第25-26页 |
2.3.3 学术机遇 | 第26-27页 |
2.4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迎接的挑战 | 第27-28页 |
2.4.1 内部挑战 | 第27页 |
2.4.2 外部挑战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路径研究 | 第29-45页 |
3.1 校园媒体融合的管理路径 | 第29-34页 |
3.1.1 校园媒体集团化 | 第29-33页 |
3.1.2 人力资源优化培训 | 第33-34页 |
3.2 校园媒体融合的资源路径 | 第34-38页 |
3.2.1 共享校内的内容资源 | 第34-36页 |
3.2.2 拓展校外的媒体资源 | 第36-38页 |
3.3 校园媒体融合的运营路径 | 第38-41页 |
3.3.1 开展分众化传播 | 第38-39页 |
3.3.2 推广品牌化运营 | 第39-41页 |
3.4 校园媒体融合的产品路径 | 第41-44页 |
3.4.1 积极开展跨产品合作 | 第41-43页 |
3.4.2 开发集约自主型产品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资讯产品设计及评估 | 第45-69页 |
4.1“i工大”校园资讯APP的用户研究 | 第45-52页 |
4.1.1 用户特征 | 第46-48页 |
4.1.2 用户需求分析 | 第48-50页 |
4.1.3 用户角色模型 | 第50-52页 |
4.2“i工大”校园资讯APP的设计 | 第52-57页 |
4.2.1 系统信息架构与原型设计 | 第52-54页 |
4.2.2 产品功能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4.2.3 产品界面设计 | 第56-57页 |
4.3“i工大”校园资讯APP的测试评估 | 第57-68页 |
4.3.1“i工大”校园资讯APP测试实验设计 | 第58-59页 |
4.3.2“i工大”校园资讯APP测试实施过程 | 第59-63页 |
4.3.3“i工大”校园资讯APP的测试分析 | 第63-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1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各部门职能表 | 第74-76页 |
附录2校园资讯APP用户需求调查问卷 | 第76-79页 |
附录 3“i工大”测试对象基本信息表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