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花菁染料的巯基氨基酸、二乙基磷酰氯及光气分子探针的设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5页
    第一节 光学分子传感器的简介第17-19页
        1.1.1 光学分子传感器的概述第17-18页
        1.1.2 光学分子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第18-19页
    第二节 花菁染料的性质及其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1 花菁染料的概述第19-20页
        1.2.2 花菁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第20-21页
            1.2.2.1 花菁染料的结构特点第20页
            1.2.2.2 花菁染料的性能特征第20-21页
        1.2.3 花菁染料的应用研究第21页
            1.2.3.1 花菁染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第21页
            1.2.3.2 花菁染料作为光学分子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第21页
    第三节 巯基氨基酸光学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1-28页
        1.3.1 引言第21-22页
        1.3.2 基于巯基氨基酸与光学探针的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第22-28页
    第四节 二乙基磷酰氯光学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8-32页
        1.4.1 引言第28-29页
        1.4.2 基于氨基-DCP亲核反应的探针分子第29页
        1.4.3 基于羟基-DCP亲核反应的探针分子第29-31页
        1.4.4 基于肟基-DCP亲核反应的探针分子第31-32页
    第五节 光气的光学分子探针研究进展第32-36页
        1.5.1 引言第32-33页
        1.5.2 基于邻苯二胺结构的光气分子探针第33-34页
        1.5.3 基于与光气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的分子探针第34-36页
    第六节 论文设想与目标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5页
第二章 试卤灵花菁探针对含巯基氨基酸的比率荧光识别与传感第45-68页
    第一节 设计思路第45-46页
    第二节 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46-49页
        2.2.1 仪器第46页
        2.2.2 试剂第46-47页
        2.2.3 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47-49页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66页
        2.3.1 实验方法第49-50页
        2.3.2 结果与讨论第50-66页
            2.3.2.1 光谱特征第50-53页
            2.3.2.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3-57页
            2.3.2.3 反应时间及稳定性第57-58页
            2.3.2.4 选择性第58-60页
            2.3.2.5 工作曲线第60-63页
            2.3.2.6 机理探讨与验证第63-66页
        2.3.3 结论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三章 酮式花菁对二乙基磷酰氯的识别与传感第68-83页
    第一节 设计思路第68-69页
    第二节 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69-72页
        3.2.1 仪器第69页
        3.2.2 试剂第69页
        3.2.3 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69-72页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2-81页
        3.3.1 实验方法第72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72-81页
            3.3.2.1 光谱特征第72-74页
            3.3.2.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74-76页
            3.3.2.3 动力学及选择性第76-77页
            3.3.2.4 工作曲线第77-79页
            3.3.2.5 机理探讨与验证第79-81页
        3.3.3 结论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3页
第四章 胺取代七次花菁染料对光气的识别与传感第83-96页
    第一节 设计思路第83页
    第二节 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83-86页
        4.2.1 仪器第83-84页
        4.2.2 试剂第84页
        4.2.3 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84-86页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6-94页
        4.3.1 实验方法第86-87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87-94页
            4.3.2.1 光谱特征第87-88页
            4.3.2.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88-89页
            4.3.2.3 选择性第89-90页
            4.3.2.4 动力学及稳定性第90-91页
            4.3.2.5 工作曲线第91-93页
            4.3.2.6 机理探讨与验证第93-94页
        4.3.3 结论第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6页
硕士阶段发表的文章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4-环己烷二甲酸酯加氢制1,4-环己烷二甲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下一篇: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SiO2和稀土—钛氧簇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